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 (第1/2页)
府卫指挥使。 现在是指挥使,他日就是周国的五军都督! 这等于把周国的兵权全都交给了李明和,从一个小队长到指挥使,这跳了多少级? 这岂不就是飞黄腾达。 如果换成其它人,指不定早就立即点头答应了,但是李明和却选择了沉默,他先是思索片刻,而后又朝着架上的看了一眼。 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李明和依然没有直接应,而是绕开他邀请,反问道。 “前些日子,我在报纸看到以宗室镇抚蛮夷,我只有一个问题问大王,他日大王准备如何镇抚蛮夷?” “噢!这倒是简单,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逆我者镇之,顺我者抚之。” 朱伦圻的答倒是极为标准,千里年来对于蛮夷向来都是如此。 “软硬兼施,如此,蛮夷必定可抚!” “史上确实是这么说的,” 李明和放下茶杯,看着眼前的这位周王说道。 “可是,在下想问大王,不问其它,就是西南诸夷,至今已经镇抚数百年,为何每每总有夷乱?” “这” 朱伦圻不由一愣。 “你看,这不正是因为孤是纸上谈上,所以才会请你出山嘛。” 朱伦圻的语气极为诚恳,其实,在北京有比李明和更为出名的“文武全才”,但是朱伦圻却知道,那些人不过只是“纸上谈兵”,别的不说,忠义军军中将领又有几个人是当年乡间闻名的“文武全才”,陛下为何能练出忠义军?靠的可不是主将的“文武全才”,靠的是练兵。 他当然知道,陛下是不可能为他练兵,但是那些曾经追随陛下多年的部下,却可以为周国练兵。不仅能练兵,还能为他镇蛮抚夷。而这正是其它人的不具备的优点。 况且,朱伦圻也知道,他现在没有资本招揽名将,至于愿意找上门的,又有几个有真才实学? “李队长,请你务必帮帮我的忙。” “在下又能帮你做些什么呢?” 李明和面色凝重地反问道。 “这若是您舍不得这里,你可以在王府里住着,帮我出出主意,当当参谋。不管你选择哪种身分,我都按指挥使的薪银发你双俸,保证你一家老小无衣食之虞。” 只以为李明和是不想离开这里的朱伦圻退居其次,想让李明和当他的参谋,当然这个参谋也要帮他练兵。 李明和笑了笑后说道。 “在并没有和大王一起办过一件事,平时所说的,都只是嘴上功夫。常言说得好,说的容易做的难,你凭什么就这样相信我?” 朱伦圻认真地说道。 “凭你曾于军中多年,凭陛下曾亲自给你嘉奖,当然,也凭你在台湾镇蛮时屡立功劳。” 这才是朱伦圻选择他的原因。 听了这句话后,李明和的心中倒是颇为感叹。人家是身为藩王,能够亲自上门邀请,士为知己者死,就凭着这番真诚的相知,就值得出去帮帮他。 不过 端起茶碗来不做声,李明和慢慢地喝了几口茶,放下茶碗后,从从容容地开口说道。 “此次,陛下分封诸国,令大王往夷地,镇蛮抚夷,归属华夏,到底是何用意,在下只是军人,自然不知如何解释,可是凭在下于台湾的经验来看,想要镇蛮抚夷,其实倒也不困难,关键是在大王!” “在孤?” 朱伦圻诧异的反问道。 “怎么会在孤的身上?” “大王,若是大王抵达封国之后,有一个移民外出时,为蛮夷所杀,大王会如何处理此事?” “杀人者死,自然是令蛮夷酋首交出杀人者,杀之!” 朱伦圻的答,让李明和笑了笑,然后说道。 “如此又岂能以儆效犹?” “杀人者死,这是汉人之法,可于蛮夷,蛮夷既然不通礼法,又岂能与他们讲究礼法?” 看着似乎不明所以的周王,李明和继续说了下去。 “蛮夷,之所以为蛮夷,皆是因为其不知礼法,与蛮夷住镇抚,往往是我少而夷,夷杀我一人,我杀夷一人,吃亏的还是我们。所以,在这个时候,往往只能诛其首,累其族,如此才能以儆效犹,如若不然,蛮夷又岂能畏惧?又岂能甘心受我大明教化?” 听说桑李明和这么一说,朱伦圻不由一愣,他甚至越发感到此去就国非要将他请去不可。 “但是一味如此,也不无行,毕竟,夷民不事劳作,生活贫苦,所以要教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