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章 西安事(求支持,求月票) (第2/2页)
里,是否有人供养也是问题,当然,既便是现在,八旗也不像过去一样不事生产,而是在陕西屯田,幸好现在旗中大半丁壮都是包衣出身,本就会农事,去年开垦了上百万亩荒田,倒也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可口粮无忧,并不代表着大清就能高枕无忧了。 陕西呆不下去,西域,到了西域,没有了汉人的田赋税收,又该如何维持,屯田固然可以解决一时,但这屯田又岂是长久之计?况且从史书上看,西域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啊! “应该用不了多久了。” “哦?先生何出此言?先生可是听到什么消息?” 王化行看着玄烨笑道。 “这何须听到什么消息,只要看报纸便可得。去年明朝初定,为何明朝新君不愿西征?不是他不愿,而是因为他不能,当时虽说闽郑已经尽数归他,可是闽郑之中,兵卒数十万,再加上闽郑府中权贵,这些人如何安抚?还有广东的李定国,甚至就连同重庆的李来亨,这些人,他要想办法解决,若是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他冒然用兵陕西,万一兵败,又会有什么可能?” 明珠见王化行谈兴起来,则在一旁为他倒杯茶,然后,趁空插话说道。 “你的意思是,明朝是要先安抚国内,然后再用兵西域?” 这倒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在皇上身边的明珠自然知道,现在明朝内部同样是内患重重,李定国、李来亨,都是明朝的内患。 “李定国、李来亨虽然已经称臣,可是他们又岂敢轻易离开广州、重庆?别忘了,洪士铭他们是怎么死的!” 提到洪士铭等人的“意外”时,王化行的唇角微扬,然后说道。 “洪士铭等人行船至湖中,船沉而死,虽说是意外,可世间又岂有不活一人的意外?” 摇头轻叹着,王化行继续说道。 “明朝的兴乾皇帝,是绝对不会容他们活着到达到京城的,洪士铭他们一死,李定国、李来亨他们又会如何?别人不说,李来亨可是李自成的侄子,崇祯皇上是怎么死的?兴乾皇上可是崇祯的儿子!” 王化行的这番话,让玄烨深以为然的点着头。 “李来亨不敢离开重庆,李定国呢?他又岂敢离开广州?他们两人又岂会交出兵权?万一交出兵权,会不会也意外死于沉船?” 提及“沉船”的时候,王化行自然想到了另一个人。 “当年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韩林儿时,韩林儿也是莫名其妙的因沉船而死,洪士铭等从也是如此,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不敢交出兵权了,这大明现在内患尚未清除,他又岂会用兵陕西。” “那么先生的意思是,明朝必定是除掉两李了?” “必定如此!” “那两李又能抵挡多长时间?” “以一地而敌一国?两李又岂不知自身实力?想来两李最终,必定是会入朝的。一但李定国入朝,李来亨就是独木难撑了,至于李定国……想来,兴乾皇上总会留他性命的。” “两李入朝之日,就是明军西征之时。” 玄烨长叹口气,那神情中尽是与其年龄不相仿的凝重。 “那么以先生看来,还有多长时间?” “多则两年,快则年内!” 王化行的回答,让玄烨沉默不语的坐在那里,一年、两年,对于大清国来说,看来是没有多长时间了。如果再不往西去的话,大清国恐怕到时候,连想要往西的机会也没有了。 “可,先生,即便是大清撤往西域,万一明军穷追不舍,到时候又该如何?” 抬头看了玄烨一眼,王化行反问道。 “西域距西安尚有不下五千里,如此万里之外,即便是其劳师远征,又有何惧?” 王化行的反问,让玄烨沉默片刻,虽说王化行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可是玄烨在沉吟片刻后,还是开口说道。 “先生,学生前几日在家中得知,明朝已经修成“铁马路”,那“铁马路”只需数马,就能拉动十数万斤货物,若是明朝大修铁马路直至西域,到时又岂有劳师远征的道理?” 身为皇帝的玄烨自然比王化行了解的更多,“铁路”刚一筑成,他这边就已经知道此事了,自然也知道对大清的威胁。 “一路尽聚九州铁,熔铸几费炉中烟?” 道出这么一句从报纸上看到的诗后,王化行反问道。 “往西域五六千里,恐怕尽集天下之铁,也筑不成这等铁路,如此又有何患?” 对于这句诗, https:///book_68933/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