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原因 (第1/2页)
“什么?本将不是已经提醒过王捻吗?他怎么还会被楚军偷袭?难道他将本将的将令当做了耳边风吗?” 潭州城下,得知消息后,刘信怒不可遏。 要说之前发过去的军令中还只是提醒王捻要保持警惕,那么最近一份军令中可是特别提醒了他,不要光注意前方,其他方向也要注意,不能给敌军可乘之机。 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敌军夜袭了。 好在王捻应该也没有彻底放松警惕,所以在遭到突袭后,将士们并没有彻底混乱,敌军组织死士奋勇突击,激战了一晚上才最终彻底击溃楚军。 从伤亡上讲,楚军一开始的伤亡不比吴军要少,只不过吴军被击溃后,不少将士在逃亡的时候慌不择路,结果落入涟水中淹死了,这才使得吴军伤亡远大于楚军。 “都督,现在讨论王捻的事情还早,毕竟王捻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是来说说当晚一战的情形吧。”李承鼎有些担忧的道。 “战局已经很清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王捻根本没管本将的提醒,结果警备松弛,给了敌军可乘之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还要讨论什么?”刘信不以为然反问道。 “不然,以末将之见,从当晚战局来看,楚军应该分兵了!”李承鼎摇摇头。 “分兵了?你是说楚军并没有投入全部兵力?”李德诚皱眉问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若不是你提醒,本将几乎忽略了!”相比于李德诚,刘信听李承鼎这么一说,当即就醒悟过来。 的确,楚军乃是暗中偷袭,而且从一些逃回来的溃兵口中可以知道,楚军在战斗过程中一直表现得较为勇猛,甚至有些士兵如同死士一般不顾生死的向吴军进攻。 从这一点来看,楚军如果投入了全部兵力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应该打得那么辛苦,更不应该花费了一晚上时间才最终击败王捻。 楚军的战力虽然比不上吴军,但也相差不远,若是有两倍的兵力优势,再加上偷袭的便利,相信只要敌军将领不是傻子,肯定不会需要那么长时间才取得胜利。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楚军分兵了,在湘乡的楚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楚军没有分兵,不过为了某些目的故意只投入了部分兵力。 但这种说法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因为楚军即便那样做也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造成更多伤亡。 “敌军分兵两路,目前却只暴露了一路,那么另一路敌军又在哪里呢?”刘信自言自语。 接着,众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衡州。 “楚军的目标是朱思勍!” 王环自然不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未能干净利落的击溃王捻,这一点本来算不上什么破绽。 不过他很倒霉的却是被李承鼎看出来了,发现了其中的漏洞,这样一来,他的谋划想要成功就难了。 刘信二话不说便下达了两个命令,第一个就是全军营地向南方移动二十里,以避免遭到楚军内外夹击。 这也是对湘乡防线失守的必要应对措施。 另一个命令则是迅速派信使前往衡州通知朱思勍,让他务必小心防备,不可有丝毫懈怠。 为了保证信使能安全抵达,刘信甚至接连派出了三个信使,并派出不少骑兵护送。 结果在半路中果然遭到了楚军的拦截,三个信使有两个被杀,还有一个见机不妙立即躲入了大山之中。 不过他最终能否及时将消息传递到衡州去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刘信也没有更多的办法了,只能希朱思勍不要放松警惕才好。 …… 衡州城外。 又是一场攻城战结束,城中守军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可惜每次眼见要破城之时,最终楚军又挺了过来。 这让朱思勍都差点忍不住动用更多的军队来攻城。 虽说他和杨隆演等四人提到过,说衡州只是一座小城,太多的兵力施展不开,没有必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入更多兵力就没有效果。 现在这种时候,更多的兵力就意味着给敌军更大的压力,也很容易攻破城池。 好在最终朱思勍还是忍住了。 谨慎,稳重,这才是杨渥最为看中他的地方。 一个稳重的将领,或许难以成为名将,难以打出让人振奋的大胜来,不过敌军想要击败他也很困难。 对于如今的吴国来说,以禁军的实力,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计谋就足够碾压天下大多数军队了。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