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八章择婿 (第2/2页)
年代的规矩却是已经可以嫁人了。 不管是她的母亲,还是周梦洁等,都在催促着帮她找一门好亲事。 这一点杨渥也没法改变,只能尽量拖延时间。 见周梦洁提起,杨渥便笑着问道:“上次你不是说要给五妹找一个读书人为驸马吗?怎么样,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杨沁的母亲李氏,只是杨行密的十几个妾室中的一个,因为育有一个女儿,所以同样被尊为太妃,不过地位比起史氏和王氏来要低的多。 史氏且不说,为杨行密生下了杨渥和杨隆演以及最小的杨澈这三个儿子,如今又被尊为太后,自然是地位最尊崇的。 而王氏同样为杨行密生下了杨濛和杨溥这两个儿子,此外还有杨静、杨宁等几个女儿,如今被尊为太妃,地位同样很尊崇。 至于杨渥另外的一个弟弟杨浔,他的生母在几年前就过世了。 所以为杨行密生下儿子的妾室中,就只有史氏和王氏二人,自然是她们的身份最高,便是周梦洁也要对她们极为礼敬。 而杨沁的母亲李氏的地位就要差多了,所以即便杨沁是她的女儿,但她对杨沁的婚事也不能做主,只能由周梦洁说了算。 此时,听杨渥提起,周梦洁在一旁坐下来道:“想法倒是没变,如今还是想给她找一个读书人,而且她自己也很愿意!只是要找到合意的只怕不易!” “不久之后不是又要开始科举了吗?到时候各地考生都会来金陵参加考试,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不成?”杨渥有些不以为意的道。 如今吴国的科举也逐渐走上正轨,每隔两年就会举行一次,每次录取的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比以前唐朝科举的录取人数要多得多。 不过相应的,这么多的录取人数,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授官时,大部分人都只能授予八品甚至九品的官职,只有前几名的考生才能直接以七品官入仕。 此外,吴国科举又规定所有考生一旦考中,就不得再次参加考试,其结果就是许多人为了考中前几名,在没有把握的时候都不会来参加科举。 结果最近几年科举的考生质量相对都不高,与前面两届科举差了不少。 当然,这也与前面两届考生都是经过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积累有关。 在淮南举行科举之前,许多士子科举无门,等淮南开始科举之后,这些人自然一窝蜂的都来参加了。 结果就使得那两届的人才似乎特别多一般。 而今年又是大比之年,各地通过了之前考核的考生不久后就会汇聚在金陵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 “说到今年的会试,还真有两个年轻士子非常不错,都是允文允武之才,妾身还专门派人去打听过,这两人现在都没有成亲。所以若是他们今年能考中,或许妾身就会在他们两人中选择一个作为五妹的驸马了!”周梦洁笑道。 “嗯,是吗?”杨渥来了兴趣,他将两个小丫头放下来,打发她们去一边玩,然后笑着对周梦洁道:“今年会试的情况,我现在都不怎么清楚,没想到你倒是提前打听了!” “你还说!五妹可是你的meimei,你却一点都不关心,妾身只好帮你打听了。” “好好,那你说说看,都是哪两个士子,让你觉得不错?”杨渥连忙打断她的话。 “这两个士子,一个就是刚刚上任的福建巡抚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据说当初他还被父王收养过一段时间,你应该对他很了解才对!” “是他啊!”杨渥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 对于徐知诰,他已经很久没有关注了,甚至都不知道他现在在走科举之路。 过了这么多年,曾经的所谓仇恨,现在自然不会再有了,最多只有一丝警惕之心,告诫自己不能忘了守业艰难,尤其是在这个人心难测的时代,若是稍有不注意,或许历史上的那一幕就有可能重演。 当然,仇恨虽然已经放下,但要将自己meimei嫁给他,杨渥说什么都不会愿意的。 “他今年不是已经二十岁了吗?难道还没有成家吗?” “据说他为了考中前三甲,这些年一心苦读,所以没有成家!” 杨渥点点头,若有所思,接着又问道:“那么你说的另外一个不错的人选呢?他又是什么情况?不会也是某个大臣的公子吧?” 周梦洁听了不由得有些奇怪,听杨渥的语气,似乎不想将杨沁嫁给徐知诰。 不过这些她也管不了,她笑着说道:“另外一人名叫蒋廷徽,今年十八岁,文武双全,可做五妹的良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