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闲人_第447章 社会的本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7章 社会的本质 (第1/2页)

    李泰是个天才,这点毋庸置疑。

    不管是历史上的李泰,还是学习了新式学问的李泰,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便是,当他遇见他想学的学问时,他能依靠自己,很快将那些学问给吃透。

    李让留下来的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各种教材,充其量只算是知识碎片,还不足以撑起一整个知识体系。

    但李泰愣是从中找到了一条他自认为对大唐最有用的理论体系。

    就是他最开始说的那两句话。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他之所以矢志不渝的把这两句话当作他传播新式学问,打倒顽固旧学派最犀利的武器。

    则是来源于那些被人称之为奇技yin巧的东西。

    比如,依靠水利便能使用,且效率比驴比人要高上数倍的水磨。

    在大旱时节,亦能从河中取水灌溉农田的水车。

    还有能够深耕深种的同时,还能省下一头牛和一个壮汉的力气的曲辕犁。

    而这些,只是下层的东西。

    上层的东西,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如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火药,如能够让书籍快速普及开来的新式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乃至于现在大唐用来掌控各地舆论的报纸。

    这些东西,在正经读书人眼中,都属于奇技yin巧。

    但就是这些奇技yin巧,让整个大唐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粮食产量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库也逐渐丰盈了,甚至连多线作战都已经勉强能够应对。

    李泰亲眼看见了这些东西。

    一开始,他并不明白为何这些东西明明对百姓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朝廷有利,但就是得不到主流读书人的支持。

    但随着他将李让留给他的那些知识碎片研究到了极致之后,他明白了。

    原来治理河工,河水的泥沙量是可以计算的,多大的河水筑多大的坝体,用多少钱粮,都是可以计算的。

    还有修桥铺路,赈济灾民,修建房屋,建城,修建陵寝,开山裂石......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计算。

    而根源,就在于计算之上。

    当新一代的读书人,学会了这些知识以后,老一代的读书人,就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因为他们只会子曰诗云,他们不知道怎么治河,怎么种地,更不知道怎么断案。

    他们读的书上,没有教他们应该去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害怕,害怕变数。

    害怕那些能够增进效率的奇技yin巧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李泰觉得他看清了世界的真相。

    所以,他立志要将顽固的旧学派扫进垃圾堆,让更实用,更高效,更能推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新文化成为主流。

    可惜李让不在这里,不然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嗤笑出声。

    主要是,李泰实在是太理想主义了。

    李泰发现的问题,李让从穿越过来那一天就已经发现。

    封建社会,为什么生产力总是提不上去?

    是因为农民不够努力吗,还是小地主剥削太狠,亦或者是粮种太原始的问题?

    其实都不是。

    制约社会发展最大的因素,永远是上层统治者。

    上层的一小部分统治者掌控着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生产资料,他们可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