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解疙瘩 (第2/2页)
包成这样的,好让旁人知道她在慈安宫受委屈了。 心里感激,便站起来朝她和凤玥深深一福,“今天多谢娘娘和公主了。”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芸妃虚抬了一下手,“赶快起来吧。” 待叶知秋道了谢,坐回椅子上,又无限感慨地道:“这些年来,每次我跟雪亲王提及婚事,他就顾而言他。别的皇子都早早成亲有了孩子,唯独他形单影只。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总是由着他。 我还以为这辈子喝不着他媳妇那碗茶了,时常唉声叹气。今看到你,我这颗心终于能放下了。别的不说,冲你等了他这么多年,就知道你是重意的好孩子。 你们这段缘分来之不易,往后你们定要相亲相,好好过子。如此哪天我到了黄泉之下,见到兰妃jiejie,也能对她有个交代了。” “是。”叶知秋笑着答应。 凤玥却不乐意了,“芸母妃,这大好的子,您怎么老说丧气话?您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定当好人有好报,长命百岁。别说九嫂这碗媳妇茶了,就是孙媳妇、重孙媳妇茶都能喝上。” “就你嘴甜会说。”芸妃嗔了她一眼,“除了媳妇茶,我最想喝的就是外孙的满月酒。你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外孙,我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对凤玥来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并未流露出沮丧或是黯然的神色,只是笑着埋怨道:“说九哥说得好好的,怎么又扯到我上来了?” “你年纪不小了,多寻访几位名医瞧瞧,免得将来后悔。”芸妃正了神色叮嘱。 “是,女儿知道了。”凤玥拉长声音道,听起来有几分撒的味道。 叶知秋是未出阁的姑娘,不好谈论生养的话题,便不多嘴插话。 说到名医,芸妃便顺口提起了闻苏木,“听说那位闻家少爷医术了得?” 叶知秋见芸妃眼睛看着自己,便接话道:“是,我那位兄长纯善,心无旁骛,一心钻研医术,涉猎极广,尤其擅长治疗某些疑难杂症。” 她不是笨蛋,自然不会傻到认为芸妃问起闻苏木只是单纯好奇他的医术。想必是宁妃在慈安宫那番话,让这位心里有了疙瘩,所以她意有所指地夸奖了闻苏木一顿。 言外之意,她那位干哥哥只对医术感兴趣,对她没什么企图。 “原来如此。”芸妃点了点头,转而又问,“听玥儿说你还有一个小兄弟?” “是,大名叫成虎,小名叫虎头,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正是让人cāo)心的时候。”不劳她问,叶知秋便主动交代了一大串,“到京城这几,光忙着和朋友四处游玩了。” 芸妃听了这话果然感兴趣,“怎么,你那小兄弟在京城还有朋友?” “不是京城的朋友,是跟他在一个学堂念书的孩子。”叶知秋细细解释道,“按照我们清阳府那边的风俗,女儿出嫁娘家要找人送嫁,十二人跟轿,一人押轿,四人铺。 跟轿的十二个人必须是未婚的,男女各六名;押轿的一人,按理来说应该是新娘的亲哥哥,若没有亲的,就从同辈之中挑选一个比较亲近的充作兄长;铺的四人必须是儿女双全的已婚媳妇,有借福的意思。 爷爷原本是要跟我到京城来的,可惜年纪大了,子骨不是那么硬朗,经不起折腾,便留在家里了。他说人不到,送嫁的礼数不能少,就从村里挑了一些人,陪我一起进京。” 明着是讲送嫁的风俗,实际上是在告诉芸妃,她那宅子里不光住着她和闻苏木,有她弟弟,有村里的男孩、女孩和嫂子们,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呢。 闻苏木也不是别有用心赖在她家里,而是以送嫁兄长的份、光明正大住在那里的。 “原来如此。”芸妃点了点头,面带关切地道,“听你这么说,陪你来的大都是年纪小没经过什么事的。你和雪亲王成亲可是大事,光靠他们cāo)持怕不稳妥,不如我从宫里挑几个老mama过去帮你?” “多谢娘娘。”叶知秋并没有一口拒绝,甭管后用不用得上,先承了人家的美意再说,“随我同来还有一位元妈,曾经在大户人家做过事,和我同母女,内院有她帮忙打理。 还有两个村里的meimei,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见多识广,有头脑又有主意,外院的事有被她们一手包揽了,暂时不用劳烦别人。 若是哪天人手不够用,我不会客气,一定会向娘娘开口讨人的。” 芸妃听说宅子里有长辈,心里的疙瘩彻底散了。又闲聊了几句,就有宫人进门通报:“娘娘,雪亲王来了。” ——r1152 ,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