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9 嫁妆(打赏200加更) (第3/3页)
“刚回家这两个月,忙着把生意从南边迁过v来,倒是叫内子误会了。” 一句话便把自己撇的清清楚楚,〖真〗实如何只有他自己知晓,生意固然是忙,刚回家见到两个弟弟对娘子有意无意的献着殷勤却也看在眼中,有意放纵义妹刺激一下小媳妇,没想到差点把自己给踹了。 不过他也算明白过来,他家娘子对他可是死心塌地的,柳义只觉得压了两个月的闷气一消而散,不枉他日夜辛苦,赚下这偌大家业。 什么为了儿子只是托词,没有儿子他娘,哪里来的儿子! 看了眼堂姐,关秀秀的脸色和缓下来,人家夫妻都和好了,她没必要再做这个恶人,关秀秀端起茶碗笑道:“姐夫,喝茶。” 几人心照不霉的端起茶碗,吃了一口茶,这个粱子便算是揭过去了。 柳义接下来说了一番他这几年的经历,原来在战乱伊始,他救了个南方客商,那客商膝下无子,收了他为义子,一番家业也被柳义继承了。 “艾,战乱刚结束那会,我义父旧病复发,我没办法弃他而去,就这么拖了两年,这才回来。”柳义满脸感慨。 关秀秀瞄了一眼关莲莲,见后者满脸呆滞,显然也是第一次听到柳义的这番经历,不由出言提醒道:“就算人没办法回来,信总可以捎回来。” 柳义眉毛扬起,看向关莲莲:“娘子没有收到我写的信么?” 关莲莲错愕的摇了摇头,柳义的脸色突然一沉,显是想到了什么,牙齿也咬的咯咯作响。 关秀秀察言观色,渐渐了悟,只怕又是那两个小叔子从中作梗了,她对着郭志彬使了个眼色,郭志彬心领神会的开口问道:“不知道姐夫都做些什么生意?我这里倒是有些刚起步的买卖。” 柳义回过神来,笑道:“也就是一些糊口的小玩意罢了,我还要向妹夫请教呢。” 顿了一下,柳义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交到了关莲莲手上,开口笑道:“这是给meimei准备的一点嫁妆,也算是全了我们夫妻的心意。” 关莲莲大喜,对于关秀秀,她自然是爱的很,不说那次带着婆母来投,就是嫁人时,也多亏了关秀秀的翰旋,才不至于太丢人。 关莲莲也没看手上的地契写着什么,快走两步,不由分说的塞入了关秀秀手里。 郭志彬漫不经心的扫了一眼,脸上登时变了颜色,淡淡的道:“姐夫真是好大的手笔。” 京郊的一处五十亩的庄子,那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玩意。 建国几十年,应天府附近大大小小的田地都被皇亲国戚占了个遍,等到永乐登基,勋贵们重新洗牌,更是算计的丁点不剩了。 柳义浓眉扬起,笑道:“一个小庄子而已,meimei在京城也能吃点新鲜蔬果罢了。” 关秀秀也曾在京中生活,自然知道这个五十亩的庄子意味着什么,她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能否请姐夫把这个庄子换成保定府的?” 话一出口,柳义和郭志彬都愣了,京郊地贵,保定府毗邻边疆,可谓苦寒之地,谁会愿意以好换次呢? 转念之间,两个人也都明白过来了,关秀秀不是给自己准备的,她是为了父母打算的。 柳义不由看了关秀秀一眼,这个小姨子当年也曾见过,小小年纪粉妆玉砌,已经看的出是个小美人,这些年果然生成了一副秀丽的容颜,只是她目光清湛,薄唇紧抿,显然是个极有主意的人。 心中不由对这个小姨子又高看了几眼,原本听说这个小姨子要嫁入大学士府,还只当郭家念旧,今日看来,郭家倒是捡了宝了。 他当下豪爽的笑道“这有何难,这样,京里的庄子你也留着,这边我再送你个两百亩的小庄子。” 保定府的两百亩地,在京郊,也不过换到三十亩良田罢了。 关秀秀大喜,她可是清楚的知道,再过几年,永乐帝就要迁都北平了,到时候保定府的地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了。 郭志彬看着关秀秀欢喜的模样,心情也舒爽起来,两个庄子而已,这个人情他欠下了。 解决了后顾之忧后,郭志彬带着关秀秀正式上路了,二人轻车简骑,关秀秀只带了几身换洗的衣服和那一身亲手绣制的嫁衣,亲兄虽然没有回来,却亲手写了个条幅,又封了两百两银子给她做嫁妆。 粱直则被姨母打发出来送嫁,他大大咧咧的钻进了关秀秀的车厢,看着外面骑马的郭志彬,笑的嘴角都歪了。 好小子,那点破心思,粱大爷还不明白么,有粱大爷在,这一路是别想亲近他们家秀秀了! 看着旁边关秀秀仔细的盘点着嫁妆,粱直斜靠在车厢壁上,随手从袖中抽出了两张地契,轻飘飘的丢到了关秀秀膝头:“表哥给你添的妆,哼哼。” 关秀秀看了一眼,心中暗惊,面上却一脸迷糊:“表哥,这是?” 粱直一口气几乎闷在了胸口,这个,这个乡下妞!他扑过来,拿起那两纸契约,咬牙切齿的道:“看好了,这是京中最繁华的东大街上的两个铺子,一个绸缎庄,一个点心铺子,都是日入斗金的!” 四月更新计划如下,单更,打赏累积满一百加更。 其中2月和3月的打赏累积一共泅左右,这是第二次打赏满17加更,所以还欠三次打赏加更,零头自动滚入下个月打赏累积。 看到书评区有读者问了,简单解释一下明朝科举吧,乡试,会试和殿试,基本可以理解为省考,国考,面试。 其平乡试考取出来的是举人,会试考出来的是进士,然后会试第一的又叫做会元。 那殿试干嘛的呢,殿试就是给这些进士排个名次,有点像是高考完了进行本科收录,一甲二甲三甲,等于一本二本三本。 其中一甲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叫做进士及第,就是进士里拔尖的意思,他们的名号大家也非常熟悉了,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huā二甲人就多了,大概一两百人,其中二甲第一也有个专称,叫做传胪,这一批人,被称为进士出身,就是正经的科班毕业。 三甲人数和二甲差不多,但是名称就不那么好听了,叫做同进士出身,意思是类似进士的出身,但又不是正经的进士,就和三本一样,虽然也是本科,听着比一本二本就是差了那么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