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抢先下手 (第3/3页)
在那边,给他盘个铺子,然后桑大娘若是想去,也不会吃苦,若是想呆在京城 ,便也有你们照应,或者干脆一边呆半年,倒也是不错的打算,冬天到京城来,夏天暖和了 再回去避暑。” “你想的倒是长远。”秦亦听他将这事儿倒是规划的不粗,也笑了,不过随即又有些情 绪的低落地说,“陛下打算攻打齐国,那你就要上前线了,这可不是去江南剿匪,可就真的 是几十万人的战争了,血rou模糊、生离死别的战争……” 李铮想到刚才帮秦亦整理的折子内容,有些激愤地说:“齐国这么多年觊觎我朝沃土, 不断滋事扰边关,若不给他们些颜色看看,还真以为我天朝上国是好欺负的不成!我爹当年 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就一心想要披挂上阵,打齐兵一个落花流水,让他们以后不敢再轻易犯 境,他等了大半辈子没等到的机会,如今被我赶上了,秦亦,我觉得自己的血液都要沸腾起 来,恨不得明天就披挂上阵杀敌。” 秦亦心里万般的担心,但是看着李铮少有的激动和欢喜,她也不能再说什么煞风景的话 ,只将自己的头埋在他的怀里,轻声道:“你知道吗,我就喜欢你现在这样意气风发,眼睛 里闪动的都是激情的模样。” 第二日在朝堂之上,处理过政事,尉迟晞将三阁官员全都留下,到议政堂议事,秦亦在 他的授意下拿出折子,内容还未读完就引起轩然大*,殿内全都是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当然最 后的结果就是一致的反对。 尽管秦亦在折子里列举了齐国一系列的扰边行为,分析了齐国的兵力、将领以及财力, 然后将璟朝国内的军备力量做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又详细分析了以战养战的可行性,将国内 可动用的储备粮草也一一的列出,但是其他官员根本连仔细听都不想听,便是异口同声的反 对,吵吵嚷嚷地只是说秦亦年少轻狂,贪功冒进,唯有云沛鑫在一旁垂手不语。 尉迟晞被他们吵得十分头疼,扭头看见云沛鑫并未参与争论,便问:“老师可有何见解 ?”他一开口,殿内便很快安静下来,大家都将目光落在云沛鑫身上,都带着期盼,希望他 能够开口支持自己的观点,只不过诸位大臣的目光中更多的是自信,他们相信云沛鑫是绝不 会赞同这么无稽并且毫无把握的行为的,而尉迟晞和秦亦的目光中便只有期盼和担忧,他们 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云沛鑫能够支持至少不要马上反对开战的这个设想。 云沛鑫清清嗓子,上前两步行礼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秦大人折子所阐述的观点 ,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也确实有不容忽视的好处,但老臣唯一担心的,便是这个粮草问题。 刚才老臣听折子上的讲解,对于粮草问题,基本分为三部分供给,第一部分就是出兵的开始 阶段,粮草从江北道以及岭中各道调拨存粮,第二部分就是在进军的过程中以战养战,通过 齐国几个主要城池的攻占来获得粮草,第三部分就是夏末,凌江下游粮食成熟,再运往边境 支援。老臣以为这样太过冒险,并且有些捉襟见肘,首先江北道以及岭中的存粮,是为了预 防春汛以及夏汛,为了能够迅速救灾而设置的粮仓,调用这些存粮,不但会让百姓发生恐慌 ,万一发生灾情,朝中根本无力保证百姓的生计。其次,老臣承认以战养战是个不错的构想 ,但是老臣以为,以战养战的应用该是背水一战非战不可,或者是有储备粮草却尽量节约国 库的这两种情况下使用为妥,如今我朝与齐国的战事并不是非打不可,而且其中变数太多, 这么说吧,如果我军将士攻打某一座城池,当天的晚饭就要进城去搜罗,一旦敌军烧毁粮草 弃城而逃抑或负隅顽抗无法攻陷,那岂不是三军将士便要饿着肚子打仗?第三,凌江下游的 粮食成熟,先不说凌江的汛情年年严重,现在庄稼才刚刚出苗,谁敢说今年就风调雨顺,粮 食丰收?南方是产粮之地,只要有一个道府遭灾,那么我朝当年的粮食就会不够需求,更不 要说还要调去前线做粮草之用。所以老臣以为,若是能妥善解决粮草问题,那么此条陈甚好 ,但若是无法解决粮草问题,还是应该徐徐图之方为上策。”云沛鑫早就看出,这么大的事 情,折子不可能是秦亦自作主张的谋划,再看尉迟晞那么关注的神色,便更是肯定是他的授 意,所以自然不能说这个提议不好,但粮草的具体筹措,尉迟晞不可能想的那么详细,肯定 是交代下去,秦亦做的计划,他便只抓住这个问题,便等于是赞同了尉迟晞的观点,却又在 实际上反对了这个提议。 秦亦早就料到粮草问题是重点中的重点,本来就是个险中求胜的法子,不可能做到什么 万无一失,所以她倒也没什么失望,甚至还觉得云沛鑫没有将整个方案全盘否定,就已经是 一个不小的成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