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7章【大唐将帅9】 (第1/2页)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对一个将军来说,并不希奇,难得的是一个军人仁者无敌的信念,他在强敌面前是猛虎,他在弱者面前决不是豺狼,仁慈和勇敢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他的身上。【】 他不会为了抢劫财物而杀害降敌,他不会为了自己邀功而骗人投降,正义伴随着理性,情感伴随着良知,如同一位外国牧师的言语, “当我们反击的时候,让我们不要成为我们所憎恶的魔鬼”,守护自己的原则,战胜人类的弱点,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物,大唐才成为大唐,大唐才成为普天之下人人向往的地方。 王忠嗣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他是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是位出身显赫的名门士族,他是大唐百战百胜的骄子,他是世/无/错/间最完美无缺的男人,王忠嗣,他是大唐的人格,他是大唐的典范,他是大唐最绚丽的青春。 娶了县主的薛元超曾坦言一生最大的遗憾,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娶到五姓家的女子为妻,这五姓中就包括太原王氏。在唐代, 娶五姓之女,如同今天一个男人娶了世界船王的女儿,会赢得全世界的艳羡,这是一个男人晋身上流社会的标志,而王忠嗣就出身于太原王氏,在注重郡望门弟的大唐社会,太原王氏是货真价实的第一等高门。 但王忠嗣能够在十八岁的年纪就脱颖而出,主要缘自他的父亲王海宾在对吐蕃作战中的惨烈牺牲。开元二年那一战,唐军大破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级, 缴获战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作为丰安军使的王海宾因为孤军深入,众将嫉妒他的功劳不肯及时予以援手,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唐玄宗“闻而怜之”,追赠左金吾大将军。 年九岁的王训被唐玄宗赐名王忠嗣,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养在宫中,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最好的教育。唐玄宗属鸡,一向喜欢仪表俊美的人物。 他见到王忠嗣时说道,“这个孩子有冠军侯的相貌”,预言王忠嗣长大后必然会有出息,虽然史书上没有详述王忠嗣的身材相貌,但从唐玄宗的表现来看, 王忠嗣成人之后必然是高大英武的男人,不仅唐玄宗没有掩饰自己的喜爱(后来让他兼任四镇节度使是大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是后来成为唐肃宗的李亨也与他私交极好。 有唐一代对外貌是相当看重的,皇太子李瑛被唐玄宗处死以后。唐玄宗的皇长子却没有获得皇储的封号,因为皇长子打猎的时候让野兽抓破了脸,容貌受损,所以皇太子的封号才落到了皇三子李亨的头上。 王忠嗣在宫中有如此丰富的人脉。加上他本人雄毅厚重、谦虚谨慎,又精通武略,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十八岁的王忠嗣从军了,等待他的是青云直上的前程。 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唐玄宗曾考校他的兵法,王忠嗣“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唐玄宗高兴地说,“以后一定是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事实正如唐玄宗所期待的那样,王忠嗣凭着军功步步高升,直至成为大唐的第一名将。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被任命为兵马使,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恶战,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鄯州都督杜希望谋攻新城,有人向他推荐王忠嗣, 认为非此人不能成功。杜希望上奏唐玄宗,调王忠嗣赴河西。新城很快攻下了,唐朝在当地留下了驻军,并迅速攻占了黄河大桥,在黄河岸边筑起了盐泉城。 吐蕃发动了反扑,三万大军来势汹汹,盐泉城中的唐军人少,处境十分危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忠嗣一马当先, 所向披靡,转眼间就杀敌数百,吐蕃军崩溃了,唐军势不可挡,大获全胜。战后论功,王忠嗣升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因为军功日盛, 他随后升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大唐的文治武功也达到了鼎盛时期的巅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王忠嗣率领十万大唐雄师北击奚族和契丹联军,双方在桑乾河展开决战,唐军雷霆出击,三战三捷, 奚族和契丹联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契丹可汗被走投无路的自己人杀害, 契丹三十六部被迫向唐军投降,王忠嗣“大虏其众,耀武漠北,高会而旋”,从此,骠悍的契丹人老实了数十年。 王忠嗣治军有方,战则必胜。他沿着边境筑了不少军事城堡,大大巩固了大唐的边防。 他精通兵法,委派间谍潜伏刺探,将敌情摸的一清二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勤练士卒, 让他们在每一支羽箭上刻上各自的名字,大大减少了武器的浪费,养成了士卒爱惜兵器的习惯,使唐军的军械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他善于培养和提拔人才,唐诗有云:“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诗中赞颂的哥舒翰就是他提拔的部将,他器重的另一位勇将李光弼,后来因为平定“安史之乱”而名垂青史,郭子仪和李晟更是再造大唐的功臣和元勋。 由于长期与吐蕃作战,他清醒地认识到吐蕃骑兵的威胁,决心把天下的良马都汇集到大唐的军营中来。在边境贸易中,他故意高估马价。重金采购,引得各地胡人纷纷将良马卖给唐军。 此长彼消,卖给吐蕃的良马自然就少多了。这些良马经过唐军严格的训练,极大提高了唐军骑兵的战斗力,大唐雄师因此无敌于天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奋击吐蕃的青海湖战役打响了。 自从河西九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