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三十一章 沉寂 (第1/1页)
春分祭祖后,昼夜对分,郭圣通总觉得睡不足,白日里老是提不起精神来。 可夜里她睡的不算晚,晨间起的更算不上早,怎么就能精神不足呢? 是太无聊了没事做吗? 也不是啊。 她的目光落向满满一书架的医书,那都是刘秀使人为她四处重金买来的。 学医起初虽是为了寻找怪烧的原因,但后来她发现那确实是她心之所爱。 可为什么从前能整日里捧着医书津津有味地读,如今翻开后就是读不下去呢? 她的心前所未有地浮躁。 常常是浑浑噩噩地混过一天后,等着夜间刘秀回来问起这一天做了些什么,她嘴都张不开。 她做什么了? 她也不知道啊。 就连庭间的桃花败了兰花又开,她都不知道。 她对身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起来。 母亲在她出了月子后就回真定了,况儿和刘秀都忙得人影见不着,没人能管着她。 她常常一歇午便睡到了暮间才懒懒地起身。 羽年和常夏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叫她活跃起来,但她觉得那些说说笑笑的欢乐时光竟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她提不起劲来,只想自个儿静静。 一静,她就无端地悲切,特别特别地想哭。 为什么哭? 她也不知道。 她的胃口一天比一天坏,不过一旬时间双下巴就瘦了回去。 可镜子里的她,怎么那么丑呢? 肌肤仍是白的像玉一般,但失了光彩后惨白得跟古墓里爬出来的女鬼一样。 唇边的笑意也不见了,双眸死寂无神。 她自己看着都讨厌自己。 她也知道自己太消极了,但是想一想那么努力地活着为什么了? 就为了锦衣玉食吗? 就为了留住他的心吗? 就为了号令天下吗? 如今想想都没意思的很,再努力地活着,到最后不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谁的结局不是一捧黄土盖脸? 什么都没意思,没意思。 她深叹了口气,撂下床帐,重又躺了回去。 外间的常夏和羽年听着动静,只得蹑手蹑脚地又退了回去。 两个人到了廊下,望着喧闹春光谁都没心思看。 对望一眼,彼此眼中都是浓到化不开的愁色。 “夫人是怎么了?成天闷闷不乐。”羽年说着话又忍不住往屋里望。 常夏蹙眉,“是因为君候太忙了,没空陪她吗?” 还不等羽年说话,她就自己把自己给否定了:“夫人不是黏人的性子,自怀上小公子,君候陪了夫人几天?可夫人不也一直开开心心的吗? 夫人心里定是委屈,但她很能开解自己。 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羽年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她和常夏自小便伺候郭圣通,可到如今也不能说全然了解她。 人性善变复杂,哪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通透的? 何况,再简单的人心里一旦存了事,也会立刻变得深不见底。 庭院里花木葳蕤,在温暖的日光下,嫩绿的叶粉红的花朵连成片,仰着头望着嗡嗡的蜜蜂。 风吹来,轻柔极了,刮得心底都漫开涟漪。 春光这般喜人,可她们俩都耷拉着脑袋没心情去踏青戴花。 郭圣通这一觉又睡到了黄昏时。 她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迷迷糊糊地醒来。 下雨了? 她又阖上眼,也不想去管。 雨始终没下大,珠帘般地笼住天地。 它们汇聚到一处后顺着屋檐淌下,打到廊下摆着的兰花上,把纤长浓绿的叶片洗得透亮,滴滴答答地清越如耳。 刘秀好容易早些回来一次,进得屋来第一句话就问郭圣通。 听说她还没起来,眉头不觉就皱了起来。 “医者都怎么说?” 羽年摇头,为难地道:“夫人不让,她说她自己懂医,没什么好看的。” 他有些搓火,怎么就这么犟呢? 医者不自医的道理她不可能不懂,若是没病看看也好叫他安心啊。 他没说话,沉默地盥洗更衣后往里间去。 不看也就不看吧。 依着他想,她若是有病,多半也是心病。 可怎么就有心病了呢? 因为怀孕期间他始终没什么空闲陪她吗? 还是因为之后他的失踪吓着了她? 可坐月子期间不还好好的吗? 岳母一直陪着她,若是心里有事难道不会对岳母倾诉一二吗? 就这么活生生地把自己憋病了? 刘秀心下乱糟糟地,转过了榻屏到了榻前。 榻上人本就没多少睡意了,听着脚步声早就睁开眼了。 只是也没理他,就那么楞楞地望着帐子顶。 他心下又是窝火又是心疼,她哪不痛快就不能和他说吗? 夫妻一体,有什么不能说的? 可是到底还是心疼多过那无奈的窝火,她才多大,又没吃过什么苦,岳母原先肯定是盼着她嫁个稳当人,一生平安喜乐。 而跟着他,福没享多少,担惊受怕却是少不了的。 他缓缓坐到她榻边,做出热烈快乐的样子。 “怎么一睡就睡到了这时候?可真跟疆儿一样变成了个小懒猪了。” 刚出生的孩子除了吃可不就是睡吗? 加之刘疆又是亥时出生的,刘秀便昵称他小懒猪。 提起孩子来,郭圣通空洞的双眸中总算有了些活气。 “你回来后瞧过他了吗?” 刘秀笑:“睡得正沉呢。” 他俯身拿起榻前的丝履示意她下地来,“该用晚膳了,起来散散吧。孩子你别担心,乳母好生带着呢。” 她泛起的活气又沉了下去,她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太过偏颇。 她时常想,那到底是她的孩子还是乳母的孩子? 为什么她不能自己亲力亲为地带着? 她这么跟母亲说过。 母亲颇为惊讶地一笑:“怎么好端端地想起这茬来?” 母亲说自春秋战国时士夫之子便有食母,这本就是定例。 “疆儿又不是乡野孩子没那条件,你自己黑天白夜地带累先不说,一个不慎没注意孩子生了病你都不知道。” 母亲说得郭圣通的头越来越低。 是啊,请来的乳母都是极有经验的,她们能稳稳妥妥地把孩子养大。 换了她来带,只怕半天就得抓瞎。 那么小的孩子,一点风雨都经不起。 母亲又道:“你也别担心孩子和你不亲,乳母和亲生母亲能是一个意思吗?” 郭圣通恹恹地地摆手:“我就那么一说,您倒长篇大论起来。” 母亲笑笑,也没放在心里。 再之后,郭圣通有次去瞧孩子。 她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站在门口竟没进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