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四章,温情(十九) (第3/5页)
顾夫人呵呵笑起来道:“这样冷的天气,倒还没有回家去?”满京里几个乱花钱的小孩子,都是知道的,高阳公主的儿子和南平王的女儿可以算上是两个。 顾冰晶笑靥上也是灿烂地:“可不是,说今天银子没花够,陪着端慧去买衣料了,我就和表妹先回来了。”然后喊母亲的丫头:“倒是给我一碗茶喝的好,想着我一会儿就回房去了,只是不给我茶了,”再转过脸儿来对着母亲说今天的菜:“菜好,只是吃得有些渴了,路上才觉得。” 顾夫人慈爱地道:“回去你房里喝吧,天这么冷,早些睡吧。”顾冰晶先不走,拉着顾夫人叽叽呱呱地把话说干净,这才抿着嘴儿一笑道:“毅将军后天来呢,母亲给他什么吃?” “给他爱吃的,”顾夫人也同女儿取笑一句,这才叫进来顾冰晶的服侍人:“送姑娘们回房去吧,外面雪地里,仔细路上滑才是。” 此时南平王府里,妙姐儿和朱宣正在说话,妙姐儿不时往外面看一眼:“端慧今天回来的晚?”朱宣看看沙漏才道:“也不晚,这天黑得又早了,”冬日夜越发地长,明窗外可以见到细细有如撒盐的小雪,时而又看不清楚了。 小桌子摆着今年的新窗花,妙姐儿最爱,拿了几张好看的进来给朱宣看:“今年我不能自己贴了,去年在战场上陪着表哥,”想起来还是向往,忘了断粮的时候,忘了雪地里手握着马缰象握着冰柱的时候,妙姐儿只是想念那大雪:“有的地方都齐腰深,外面站岗的哨兵站一会儿就变成雪人,” 此时是在温暖的房里说这个,妙姐儿当然是笑声:“当时我羡慕他们好身体,再想想我自己不是也没有抱着手炉也能行。回到了京里,”妙姐儿把手里的手炉拿出来给朱宣看,赧然地道:“象是我娇气地不行。” 朱宣含笑看着,听妙姐儿嘟起嘴,又有三分得意地道:“秀珠来看我,让我再对她说说草原上的雪,我偏不告诉她,直到她央求说,说不管怎么说,她都信我的,我才给她故事听。”总算妙姐儿是让人能信一次,不过这一次小心地避开了描述自己是一员英明神武的将军。 哈哈大笑的朱宣道:“你上次说的就是表哥听了也不信,何况是你的淘气知己们。”妙姐儿把自己说的就差上战场,在乱军中厮杀一回,然后横枪怒马:“你们谁敢来!”自然敌军人人后退。所以没有人信,这个牛皮吹炸了原因首先是自己。 妙姐儿对着朱宣笑得又有几分梨笑桃灿,就是到最后自己想帮忙射两箭,只射了两下就被若花和如音劝下来了,担心沈王妃射不到别人,反而被别人当了靶子。 说着说着话就跑题了,夫妻之间经常会这样,朱宣早就习以为常,和妙姐儿说话就是图着听她说话解解官场上的枯燥,反正到最后,妙姐儿要说的话,自己还会转过来:“前年我是自己亲手贴的窗花,”还是回到窗花上来。 外面有了声音,妙姐儿立即竖起耳朵:“端慧回来了?”坐着没有动的朱宣也微笑道:“是啊。”房门上的锦帘打开,带着一身冷气地端慧郡主走进来,摇着小脑袋笑道:“我回来了,”再看到小桌子上的窗花,回身命跟自己的人:“把我给母亲买的东西拿过来。” 这才迈着小脚步走过来,走到母亲面前在她面颊上亲一亲,把手炉放在母亲身边的榻上,张着小手奔着父亲去了,一面开始解靴子。 朱宣把女儿搂在手上,另一只手帮着她解靴子,两只靴子都脱下来,就手握一握女儿的小脚,先道:“外面呆得太久了,冰凉的。” 搂着父亲脖子站在榻上的端慧郡主在父亲面颊上这才亲一下,然后把小荷包打开给父亲看:“没有花完,还有一张呢。”然后缠着父亲:“下次出门给多少钱?” 妙姐儿含笑把女儿的手炉打开,再放去两个梅花香饼儿,眼前这一对父女亲昵,已经超过了身处的这个环境中的制度界限,如果是在现代倒是正常之极。可是谁又去管这件事情呢,表哥疼端慧从小就这样了。 手炉装好递过来给朱宣接过去,放在端慧脚下,端慧就嘻笑着用自己在雪地里踩回来的小脚不时在手炉上暖一下,听着母亲要教训自己:“一出门就会问给多少钱?你也太花费了。看看你又弄的这些东西,今儿又花了多少钱。” 朱宣就要开始拦着妙姐儿的话了:“公主愿意给买的,”然后看着妙姐儿笑,虽然不说话,妙姐儿明白那含意,自己接过来没有成亲的时候跟端慧一模一样,出一次门不会少花钱。 踩着手炉在玩的端慧郡主还是嘻嘻笑,回了母亲的话:“给母亲买的,是父亲的钱;给父亲买的,文昊说用他的钱;给端慧的,是公主殿下的钱。”看看账目多清楚。 南平王夫妻一起笑起来,这账是怎么算的,大人都快听不明白。端慧解释完了,就开始赖着不想走:“我回过祖母,今天睡这里。” 地上站的丫头们赶快笑着道:“太夫人让小郡主回去睡,不要累到王妃才是。”朱宣也道:“再坐一会儿就回去吧,母亲那里经得起你在这里闹。” 纠其原因,端慧对着母亲隆起的腹部看一眼才道:“小meimei早点儿来,端慧就能在这里睡了。”然后赖在父亲臂弯处,继续问他:“今天去给端慧的小马喂草料了吗?”哥哥们弄马,端慧郡主当然也是有一匹,平时是拉着朱宣一起去看。 妙姐儿含笑看着表哥与女儿在絮语,早早地学学也好,南平王的女儿不会骑马,妙姐儿不觉得这是好听的话。 一直到了正月里,妙姐儿才得已和高阳公主见上一面,偶尔问一下文昊,公主竟然是天天要去宫中,一呆就是半天,齐文昊则是两三天里就要去一次,妙姐儿看着明窗外的红梅上的雪,红的象胭脂,白的是高洁。 呼声最高的五皇子,还是这样谨慎,从高阳公主天天入宫陪伴皇帝就可以看得出来,郑贵妃娘娘多年立于宫闱不倒也是有她的能耐。 中宫离丧,六皇子贬去皇陵,这个时候皇帝最需要的是亲情是温情,而不是安排一堆年青美貌的少女。 而嫔妃们各自手段多多,外面传言也多多,就是朱宣偶尔也会回房里来说一句,某位娘娘家里新送进宫里的人,被公主挡了下来。 妙姐儿只能在家里候着高阳,听起来高阳公主象是忙的不行,事实上高阳公主也忙的不行。直到初五以后,才得已有一天是早早出宫,把皇帝交给了母亲郑贵妃,想想吩咐车马:“去南平王府,久不见王妃去看看她。” 中宫离丧,高阳公主一夜之间长大了,倚在马车里的高阳公主拿起火盆旁的火锏来拨一下马车里火盆里的炭火,让炭火燃得更旺些,这才重新倚在马车锦垫上轻轻叹一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