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 卡在电影名上 (第2/2页)
的主题就可能从英雄的故事变成对于苦难的控诉,这可不是成秋屏喜欢的类型。这中间还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另一方面,冉闵这个人的性格和定位……能够饰演这样一个极度的人格魅力聚集体的,好像还真的只有宁朗?倒是应了一开始宁朗和她约定的合作这件事。只是另一方面,流民组成的军队永远无法和正规军相比,说来就算岳家军是岳飞的家丁,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地位的,而相比之下乞活军的状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流民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只有一丁点武器和防具能够证明他们是军队。甚至于队列都显得缺少组织纪律,就算有人努力维持,饥饿却让他们无法很好地执行命令,毕竟这群人一开始聚拢的原因就是为了活命。这样一支军队,使得他们成功的并不是精良的训练或者别的什么,而是生存。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战争中获胜,是因为他们不敢失败,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死!乞活乞活,他们要活,所以他们必须胜利! 大量的残次品盔甲和武器。想一想道具方面要耗费的精神就让人觉得有点崩溃,还好这事儿现在不归成秋屏直接负责了,直接交给周飞去做就是了。成秋屏在自己的本子上稍微记录了一下关于背景描绘和人物大致形象设计以及道具的问题,然后才继续往下思索。 关于主角的定位,首先在历史上冉闵上战场是十四岁,这不太利于电影的演绎,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反而更加能够以年龄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悲剧,成秋屏决定保留这个设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强调这个设定,乞活军应当是一支偏向老弱病残的军队才对。 而性格……不可以是那种圣人一样志向高远浩大的,毕竟环境会使得这样的性格变得讽刺起来,反倒是那种有点类似于赳赳武夫一样,粗野一点的感觉会比较合适,另一方面,考虑到年纪的问题,倒不妨给这个人物添加一点中二的设定——这词太现代了,准确地说,他应当有一股犟气,偶尔固执己见就像是不听管教的小孩子,但是正是这样的性格,却更加让人动容,特别是想想在冉闵死之前几乎可以说是尖酸刻薄,像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的那些言语……的确很契合这样的性格设定。 成秋屏再度在本子上记录下了“武夫”、“粗野”、“中二”几个词,接着开始考虑电影整体基调的问题。 如,整体基调实际上是慷慨昂扬、大开大合的,这样的风格在最后风波亭的转折处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悲剧气氛更加浓厚。其实如果这一部电影同样采用这样的风格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部电影还是非常相似的。只是成秋屏并不喜欢重复自己,所以她是一定不乐意继续维持这样的风格基调的。同样是古典战争主题,同样是抗击异族,但由于整体的背景不一样,倒还真能弄出点不一样的风格来。 想一想整体背景,成秋屏就下了决定,用一种苍凉而悲愤的风格作为整体基调好了。而将慷慨豪迈作为调剂,这和恰好有点相反的味道了。 把所有问题都过了一遍,怎么撰写剧本这一点,成秋屏心里也有了点底。她看了看自己本子上记录下来的东西,想着先给越离澜说一下,好让对方准备背景音乐。然后忽而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拍摄冉闵的话,应该用什么作为电影名字呢?之前成秋屏华夏系列的电影要么是用人名直接命名的,要么是用人物代表性的作品或者事迹等命名,而成秋屏个人是比较偏向于用事迹命名的,这样听起来更加风雅。但是冉闵这样的人物,怎么想都有点不好取名字。他的主要事迹就是反抗异族侵略,这样一来这一部影片难道要叫做?听一声就瞬间出戏了好吧,这个名字似乎非常地,不太合适啊? 把什么问题都考虑好了的成秋屏导演,却卡在了给电影取一个名字上面。 ps: ……简单写两句他的介绍都差点写哭我。所以我觉得这一部电影一定会非常非常非常虐,现在都觉得挺难受的了。 我不建议大家先期去看冉闵的介绍,因为剧情需要,除了最主要的最典型的事迹,其他部分都会修改的说。所以还是看我慢慢写吧,写完了再看看武悼天王的故事……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的重量啊。 ! 第250章卡在电影名上 第250章卡在电影名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