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8-1339章 (第2/3页)
怎么突然就转变了态度呢他之前不是一直态度很强硬吗” 孙东凯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既然今天他在会上这么说了,大家自然没人会反对的,给你停职反省一个月的处分,也是他亲自提出来的他一提出,大家一致通过,于是事情就是这样了。” 孙东凯这次倒是没有将人情揽到自己身上,看来他也无法揽了,只能说实话了。 我心里有些困惑,既然常务副部长亲自来提出的这个处理意见,为何刚才他见到我的时候又是那副吊样,明摆着很不开心很不情愿的样子。难道,他说这些话是违心的,是迫不得已的 如果是违心是迫不得已的,那又是谁给他施压了呢他又是奉了谁的旨意硬着头皮来集团参加这会的呢 看看孙东凯,他同样带着困惑地表情在思索,在看着我。 “小易,你给我说句实话,你有没有到上面找过人”孙东凯突然说。 我摇摇头:“没有,我能找谁我一个外地人,在集团之外一无后台二无背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你,除了你,我还能找谁啊刚才季书记给我宣布处分结果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你cao作的结果呢,没想到是这常务副部长。” 孙东凯似乎认同我的话,似乎觉得我的靠山除了他真的没有别人了,微微点了点头,说:“领导的心思总是猜不透的,领导怎么决定都是正确的,这事我看就不要多想了,不管怎么样,这个处分对你来说是好事,从轻发落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孙东凯虽然说不要多想了,但我知道他不会不去想的,他一定会想很多的。 我点点头:“是的,我被从轻发落了不过,我却不想感谢常务副部长,我其实心里最感谢的还是你” 孙东凯满意地笑了下,说:“这次处分没有触动你的根基,这是很好的,当然,不给你处分是不可能的,对上对下都无法交代关于你的这次处理,说实在的,我一直就觉得很窝囊,自始至终都无法左右,上面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整个集团党委都成了上面发号施令任由摆布的工具。” 我相信孙东凯这话是心里话,他确实会觉得很窝囊。 孙东凯接着说:“对曹腾主持发行公司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我说:“没有,我服从党委决定,再说,我也没资格有想法啊” 孙东凯笑了下:“不管有没有资格,在我跟前,说说心里话是可以的” 我说:“要是说心里话,我其实觉得还是让秋总来主持比较好,但既然党委已经决定了,我就什么也不说了。” 孙东凯说:“你是不是觉得曹腾的资历和经验还不足以驾驭发行公司的人马” 我说:“这话我没说过,但是你以前是说过的,我去党校学习之前,我建议曹腾主持发行公司的工作,你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孙东凯笑了,说:“此一时彼一时了那时候我那么说,有那时的理由,现在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有现在的原因我们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来决定工作方针嘛。” 妈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他有理。 第1339章是一门技术活 我说:“我明白了,反正领导总是正确的。” 孙东凯说:“怎么,你有情绪” 我说:“没有” 孙东凯说:“但我能听出你是有情绪的。” 我干笑了下,没有说话。 孙东凯点燃一支烟,吸了两口,说:“小易,撇开今天这事不谈,我这么和你说吧,记住我的这句话,在官场混,你要时刻明白一个道理领导总是正确的服从总是最好的” 我看着孙东凯。 孙东凯又吸了一口烟,说:“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不” 我说:“模模糊糊,不大明白” 孙东凯说:“这是我从政多年得出的一个结论,这是至理名言在官场混,你必须要明白,领导是从全局考虑问题,他掌握全面的信息,而你是从局部甚至只是从个人立场看问题,你不可能掌握全面的信息。因此领导往往比你站得高,看得全面。领导的决策要平衡各种条件,平衡各种意见。不可能完全采纳一种意见,即使你认为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没有被采纳也要能理解 “你的一生要经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领导,各有各的水平,各有各的工作方式。你不可能让这么多的人都服从你,因此你不可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你要做各式各样领导的部下,而要做一个好部下,就只能坚持领导是正确的这一理念。” 我凝神看着孙东凯,思忖着他的话。 孙东凯继续说:“还是这句话,你一生要经历很多领导,他们都是普通人。任何领导都会有缺点,都会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严厉,有的和善。你不可以要求领导都是完美的,才能服从领导。你要坚持的就是,无论谁是你的领导,你都要服从。 “领导不会在认识你之前就对你有不良的看法。如果领导对你有不良看法,要么是由于你自己的问题,要么是受他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影响。你不可以改变他的人生观,只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找不足。你如果觉得你经历过的领导,多数都不可爱,那肯定是你自己的世界观有问题。要么是对领导的水平和人品要求太高,要么是自己太自以为是 “不要以为你人品好,就一定会受好评,受重用。因为领导用人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即使是雷锋也只当了一个班长。不要以为你有水平,就一定会受重要。科学家都很有学识,但很少有人能成为富豪,或是政治家。你是否能受到重用,主要取决于机会和领导用人的要求,而不是你自己。” 我不由点了点头。 孙东凯笑了笑,继续说:“做部下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耳顺的人,一种是耳朵不顺的人。耳顺的人,对领导的批评愿意听,能听进去。即使认为领导的批评是误解,也不会过多的去辩解。人生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人领导喜欢,能听进去批评意见,容易进步。 “耳朵不顺的人,领导一批评就有情绪,耳朵自然的反应是不想听,听不进去。这种人领导不太喜欢,排斥批评意见和建议,进步慢。耳顺或耳不顺,是一个个性问题,不是错与对的问题,一般很难改变。所以现在有教育专家说要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耳顺的人,有利于孩子长大后的为人处世。” 孙东凯说的似乎还真有些道理,我不由延伸想到,人有两种,一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