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_第三百七十七章 访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七章 访亲 (第1/2页)

    在祭拜祖父母和生母林氏时,三妹婵如告诉她大姐一则消息。

    “……最后,新族长将记名还是改过来了,记在我姨娘的名下。说当年她被杨氏害死,理当还个儿子给她。若meimei我尚未出嫁,决计不会就此罢休的。”婵如一脸愤然,接着说道,“让那女人躲进庵里,算是便宜她了……”

    妙如无语,没有再说什么。

    当年,杨景基为了给女儿留后路,暗害林氏。无非是想让她后半生过上安稳富贵的日子,不惜让他妻丧子散。到头来杨氏还是逃不过宿命,遁入庵堂为半生的所作所为赎罪。婵如这个年纪阶段或许不能理解,对人最大的惩罚,并非一死了之。让她失去最在意的东西,终身不得安宁。

    钟家的事本就一团乱麻,难以扯清。何姨娘当年是杨氏的陪嫁丫鬟,就因再次怀孕,怕她生出长子,杨氏下了毒手。十几年后,何姨娘女儿婵如,经人指点,要为母报仇……杨氏不得不遁入空门。

    之所以虐待她们姐妹,害死何氏,杨氏争的无非是个名分。最终她什么都失去了,还要在世间接受漫长的惩罚。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若婵如是个男儿身,顾忌以后孝悌名声,不会做出那番告发嫡母的行为。如果不是杨氏众叛亲离,她也不会落到如今这一步。

    在淮安只呆了半个月,陪着家人度过中秋后,妙如和丈夫。拖儿带女,赶往苏州罗氏的祖籍之地。

    过了无锡、常州稍做了歇息。又往南进发。行了不到一日,艄公吩咐在一个河叉口换了小船。河道陡然变窄,两岸的水田一望无垠。两位小家伙很是好奇,在乳母的怀里不安份,非要下到甲板上,想追赶偶尔停歇在船舷上的水鸟。

    妙如头一回来到此地,望着眼前的烟波山水。心里暗赞一声:果然是江南好风光!

    到快近黄昏时,船上的人终于可以望见码头了。还没在埠口停靠稳当,岸边的仪仗已然摆了出来。

    当地官员亲自到码头来迎接他们一行人。

    在淮安停留时。贺太医也没有闲着,跟当地的名医交流起治疗喘症的方法。甚至跟着妙如一家人。上山拜会了灵慈寺里的慧明大师,请教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

    贺太医住进了行馆,妙如这边也收拾等当,跟罗擎云带着一家子回到了姑苏祖宅。

    马车停靠稳当时,妙如在仆妇丫鬟的搀扶下出了车厢。刚一出来,她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一弯青石拱桥的后面,是白墙黑瓦屋檐飞翘的老宅。四周的建筑群的规模还不小。是个群聚而居的村落。

    刚下马车。早已候在祖宅门口的老妇,看见一对小姐弟,忙上前迎了过来:“哎呀。这打哪儿来的孩子?真真是观音菩萨座金童玉女。”

    见到彤儿和毅儿时,老人家皱着一张的脸,仿佛是菊花盛开。旁边有人忙作了介绍:“这三叔婆!”

    妙如上前跟对方相互见礼,等将妇孺迎进去后,门口那群太太奶奶们,才各自跟了进来。

    被接到罗府后院的正厅里,一群族中妯娌围拢过来。妙如带着两孩子,被众星捧月般,坐在了贵宾席上。

    “自国公夫人过世,两房女眷就少了来往。若不是世子爷隔三差五回乡扫墓,怕是更加生疏了。”三叔婆跟妙如念叨起来,恨不得让她保证,以后多来江南,两房人多作走动。

    妙如忙解释道:“以后不会了,彤儿跟毅儿的外公也在南方。我们会经常来看望你们的。”

    老人家庆慰地笑了笑:“那就好,那就好,云哥儿那孩子,小时候没少吃过苦,娶上了媳妇就好了。”

    又道:“郡主的贤名,在南边咱们早有耳闻。当时都替他高兴呢!老身上坟时特意到国公夫人坟头前,告诉了她这一好消息。没想到过了两年,又得了一则更大的喜讯……”

    她转过脸去,朝旁边的媳妇笑道:“当年瞿嫂子盼云哥儿出世,可是等了许多年,没想到,此回搭了郡主的光,一回生了两个。”

    众人纷纷应和,说这是天大的福气。接着,一群三姑六婆开始聊起育儿经。

    末了,妙如替夫家向她们道谢:“这些年多亏损你们帮着照看坟茔。兰蕙代表公公和夫君就此谢过。”

    三叔婆是个爽朗的性子,忙推辞道:“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郡主何必这样客气?!”

    一位中年妇人应和道:“可不是,这是举手之劳,云哥儿这些年来,没少关照咱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