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决定(四千字大章) (第1/2页)
太后怔怔望着面前如花似玉的女子,眸子里猛地流出泪来,忽然长叹一声:“若儿,以后都要靠你了!” 若儿面露惆怅之色,眸子里显出无可言喻的忧伤。 太后再没多说什么,拖着疲软的身子径自回了寝殿,宫女们也随后退下。 一时间,大殿里空荡荡的,寂静极了。 若儿茫然坐在大殿中央,手上的伤口还在滴血,她似乎忘了疼痛,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犹如木雕。 良久,才听到有脚步声传来,然后是内侍谄媚的说话声。 原来是萧贵妃来给太后请安了。 若儿慌忙从地上爬起,到大殿门口恭迎贵妃娘娘,并小声说着太后回了寝殿歇息,不想被人打扰的话。 萧贵妃瞧见她那张脸就很来气,可若儿是太后跟前的红人,轻易得罪不得。萧贵妃只得强忍怒气,抚袖悻悻地打道回宫。 阿兄叫她莫要跟皇后置气,还要与太后多多亲近。从小到大,阿兄才是对她最好的人。如果不是为了阿兄,她也不会入宫为妃。皇上再好,岂有她的阿兄对她好? 为了阿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皇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勤政殿,双眼里布满了血丝。 母后,再不是当初的母后了! 果然是权力诱/人哪! 皇上右手捏着拳头,凑到嘴边咳了几声。 这咳疾,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皇上脸色苍白,显得累极,却又强打着精神翻阅案几上的奏章。 这些天,京城里外松内紧,派出的暗探的确查出了不少细作,有邻国的,也有本朝的。皇上没有审问就直接杀了,尸体拖到乱坟岗上喂狗。 既然是细作,铁定问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来,倒不如以杀止杀,看对方下一步的行动再做打算。 莫说,这样的血腥举措很是震摄了敌人,对方好几天没有行动。 眼看离万寿节只有五天了,皇上却忽然在早朝上提出要去大岳山举行封禅大典。 此举几乎遭到所有文武大臣的反对。 九月十九是皇上三十五岁寿辰,礼部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各路官员皆早早派人送了重礼进宫;皇亲国戚也都跃跃欲试,要在这次寿宴中夺得魁首。各国使臣也先后来了帝京给大都朝皇帝贺寿。太后更是期待自己能成为这次宫宴的女主角。 再说,封禅大典是很隆重的祭祀活动,起码也要准备一年之久,如今皇上草草定下了十月十九的吉日,即便礼部没日没夜的忙碌,也不可能赶在十月十九之前完成所有事宜。 何况,皇上如今正当鼎盛,登基也才九年,在治期间并无大功,也无祥瑞异象出现。此时举行封禅大典,名不正,言不顺,更是劳民伤财的不仁之举。 早朝上,百官苦口相劝。 无奈,皇上决议如此。 消息传到秦府,秦玥惊得从床上跳到了地上。 凤琛,他真是疯了! 当夜,秦国公府召开紧急集会,竟连逗留在外的秦世子也被仆从找了回来。 秦国公面色严肃。 因着那晚皇上在秦家书房里说的话,国公爷和秦三爷心里有了底,倒没有其他人那么震惊。 不过他俩虽是猜到皇上会有所行动,却没想到会是封禅这样的大事。 皇上一旦离京,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京城里便是太后坐镇;各方势力就会趁虚而入,就连边关的局势也会变得不稳,其他邻国也会蠢蠢欲动。 皇上的这招棋,实在是险之又险!一个不慎,就会全盘皆输! 太平盛世里,皇上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他太心急了! 老太太倒还沉得住气,坐在太师椅上打盹。 国公爷扫了老妻一眼,“你一向是个有主意的,这回总得说句话吧!” 老太太顿了顿道:“咱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十几年前既是投诚了炫王,莫非如今赔了女儿还要反水不成?” 国公爷却顾虑重重,“如今的情势不比当年。皇上眼下虽是没有对秦家动手的意思,可太后未必会跟皇上一条心。她如果起了心思,后果难料哇!” 秦三爷却道:“父亲是觉得,太后与皇上之间的博弈,皇上会输?” 国公爷道:“别人不晓得,你我应该清楚。皇上的龙体并不康健,一旦有个好歹……太子年幼,又岂能堪当大任?” 老太太“哼”了一声,有些不以为然,“她想垂帘,还得问我答不答应!” 为着太后禁足皇后的事,老太太心里未必没有怨言,只是没有在人面前表现出来罢了。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秦世子道:“既然如此,咱们何不避回祖籍锦州?待皇上封禅归来,再回来做官好了。” 国公爷被儿子天真的话语气得冷笑,“你倒是想得天真,可惜也要问皇上答不答应!” 秦世子立即不说话了。 秦五爷却道:“一切都听父亲的,父亲拿主意就好!” 秦国公的神情缓了缓,想着二儿子还在楚州,便对秦三爷道:“回头给你二哥去封信,让他好好地呆在楚州,暂时不要回来。” 秦三爷自是晓得父亲的意思,如果秦家真有大难,有二哥在,便不会绝后。 书房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默了半晌,老太太忽然道:“去,把玥姐儿叫过来。” 秦三爷很是意外,“母亲,玥儿还是个孩子,叫过来也帮不上忙,何苦难为了她!” 私心里,秦三爷不想将女儿拖下水,他还在想着要不要把江氏和玥儿送到武陵去避一避风头呢。 老太太却没好气地道:“你们个个的,枉为男子汉了,做事瞻前顾后,怕死怕活的,倒不如我们女人——玥儿就这点像我——试想:如果秦家变得很强大,还用得着看凤家人的脸色吗?” 秦国公被老妻的话吓得变了脸色。 秦三爷却是惭愧地低下了头。 秦五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秦世子习惯性地撇撇嘴。家族大事,他向来关心得少,也拿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倒不如保持沉默得好。 恰在此时,秦玥不请自来。 在仆从的带领下,她第一次走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