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七章 抑郁 (第2/2页)
问道。 “原则上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应激事件的严重程度,因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都强调存在异乎寻常的刺激,抑郁症的起病的心理因素多属于一般。 第二,疾病发展与应激实践的消长关系,应激性障碍发病的应激实践是客观和实际存在的,并与感情发展相平行。 应激事件对与抑郁症发病可以是诱因,也可以是抑郁体验基础上对事态回忆的夸大。 第三,疾病特征性症状,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出现重现、警觉和回避反应。 抑郁症存在核心症状和附体症状。 第四,与人格特征有关,如适应障碍可发现相对明显的人格缺陷基础,抑郁症状并不一定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年标准。 抑郁症的人格缺陷相对不突出,抑郁症状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楚云一口气说完道。 “好专业啊,我都有点听不懂了。” 五号感叹道。 “你是谁,别给我装听不懂。” 楚云说道。 “那你知道,一般情况下,抑郁症在犯罪心理学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五号表情严肃地问道。 “问这些干嘛?” 楚云问道。 “我们现在的工作,如果我们遇到精神有问题的人,到时候就能够用上了啊。” 五号一本正经地说道。 “其实抑郁症除了自杀、自伤行为外,常见案件类型有凶杀案、盗窃案、纵火案件。” 楚云淡定地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 五号问道。 “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第一、扩大性自杀也称为家族性自杀、利他性自杀等案件。 大多是犯罪分子实施自杀行为前,担心自己死后亲人受苦受难,处于慈悲心理,怜惜亲人而先将亲人杀死后再自杀,特点:女性多见。 他们情绪异常低落,存在强烈的自杀意念,杀人后自杀,先后行为相连。 被害对象一定是自己最疼爱、最亲密、最爱惜的亲人,比如子女配偶等。 最作案时间、场合、作案手段、工具有选择、有准备、一般选择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和容易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手段。 与被害人之间没有嫌隙,也没有激烈争吵等促发因素。” 楚云一口气说完道。 “你刚才说的是第一个,我记得还有个间接性自杀来着?” 五号继续问道。 “这就是第二个,间接性自杀,也叫做曲线自杀是指通过实施杀人或其他重大刑事犯罪行为,如大量盗窃,来达到由死法机关对自己判处死刑的目的。 特点有四个: 1,具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和反复多次的自杀未遂行为。 2,作案冬季纯粹处于要求对自己判处执行死刑。 3,与作案对象之间无嫌隙。对象选择一般是容易达到目的的,如老弱病残抵抗力弱者,多为家属亲人以外人员。 4,作案很少出于一时冲动,通常通过一番准备后菜付诸行动。 5,作案后不逃避,不破坏现场,但不一定自首,因为自首可从轻处理。 拘捕后不逃避罪责,供认不讳,要求尽快判处死刑。” 楚云一口气说完道。 “感觉好恐怖啊,以后遇到抑郁症的人不是很可怕。” 五号说道。 如果您发现章节内容错误请举报,我们会第一时间修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书包小说网新域名 Ps:书友们,我是小斯坦,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