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少女时代_第五百一十六章 批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六章 批评 (第2/2页)



    在文章中,作者对各个媒体前一阶段有关于车正荣的批评和指责作了严肃的批判。作者说,作为社会公信力的代表,媒体的任何一篇报道都应当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有理有据,这才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沉淀。但是在此前一段时间里,对于车正荣的所谓“丑闻”,绝大多数媒体在示经任何证实的情况下,只凭少数人的只言片语,就单方面认定了车正荣的“过错”,不仅没有进行认真的查证,而且在当事人沉默的情况下,妄加罪名,肆意攻击,完全违背了媒体的立身之本,完全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审判而审判。

    对于MBC电视台的“艺人无私德”之说,作者更是冷嘲热讽。作者反问道:韩国还是不是法治社会?韩国的宪法和法律还有没有效?宪法和法律里有没有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条款?艺人有没有公民资格?艺人受不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艺人的隐私是否属于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范围?作为国家电视台,MBC有没有权利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MBC电视台有没有权利发表与宪法和法律相悖的言论?MBC电视台发表这种不负现任的言论,是否应当受到制裁?

    作者还说道:作为国家电视台之一,MBC本就应当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为所有的媒体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但是在此前的“丑闻”风波中,MBC不但没有制止其他媒体对车正荣的攻击,甚至还煽风点火,进而赤膊上阵,带头构陷一个守法公民,MBC的公知何在?社会的公平何在?人间的正义何在?

    除了媒体,那些曾经在节目中攻击过车正荣的艺人也没有逃脱批评。作者以一种调侃的口吻问道:既然这些艺人都坚持“艺人无私德”的观点,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时闯进他们的家中,了解他在吃什么,看什么或者是做什么?既然是“艺人无私德”,那么这些言辞诌诌的艺人是否愿意24小时都生活在聚光灯下,活在别人的视线中?既然是“艺人无私德”,那么这些大义凛然的艺人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全部私生活,把自己坦露在公众面前,就象他们希望车正荣所做的?

    作者最后总结道: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不仅仅是指科技上的发达,物质上的丰富,更代表着法治上的健全和精神上的富足。那种窥探别人隐私的行为只有在相对落后的国家才会盛行,而在韩国,这样的行为不仅代表着道德的沦丧,更意味着法律的缺失。前一段关于车正荣所谓“丑闻”的集中爆发,实则正是印证了如今在韩国国内,一小部分人的阴暗心理在作祟,自己没办法得到幸福生活,所以才看不得别人的成就,也看不得别人的幸福,所以才会千方百计地构陷别人,往别人的身上泼脏水,试图使别人也过得和自己一样惨。这种做法尽管恶毒,但却永远不能实现其最初的目的。因为正义长在,真理长在,光明长在,假的永远是假的,一切阴暗终将在阳光之下化为乌有。

    虽然被骂得很惨,但是被骂的各个媒体包括MBC电视台却只能闷声不语,甚至有不少扛不住压力的媒体被迫公开表示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因此给车正荣造成的损失。原因很简单,不光是因为自己真的做错了,更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首尔大学的终身教授——这是任何人都得罪不起的人。

    韩国人重视教育,所以教师在韩国的社会地位很高。而且韩国的教授资格很难获得,终身教授的资格自然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还是首尔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地位与总统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要更强一些,毕竟人们敢骂总统,但是没有人敢骂教授。

    文章的作者是车正荣的博士导师。对于车正荣做艺人的决定,导师一直都不太满意,不过因为车正荣坚持,而且一直以来的成绩都还不错,所以导师也就再说什么。不过当车正荣的“丑闻”铺天盖地地传开后,这可把导师可气坏了,第一时间就把车正荣叫来问了究竟。车正荣也不可能瞒着自己的老师,就一五一十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都告诉了老师。

    在知道了车正荣的打算之后,导师虽然觉得车正荣是没事找事,但还是勉强扼制了自己出面为车正荣正名的想法,积极配合着车正荣的行动。当然,也不是没有媒体来采访过他,但是导师面对媒体的态度可不象金泰希那样客气,直接就一顿臭骂把记者赶走,记者还无话可说。

    这篇文章自动笔之时起,就已经修改了无数遍。随着媒体和社会上对车正荣的评论,导师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文章,不断地补充着新的观点和证据,准备好好地出一口恶气。车正荣一直都是导师最欣赏的学生之一,无论是学业还是人品,尽管对于他坚持做艺人的想法颇有微词,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师就会坐看车正荣被人侮辱而不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