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1、无奈的乡愁 (第1/6页)
引言:朋友,只要您身居他乡,您的内心一定会有一份或淡或浓的乡愁;如果您是身居异乡多年的游子,那一份乡愁应该更是悠悠绵绵;如果您还有一份像我一样欲落叶归根、告老还乡而凭添一份无奈的愁绪,那就不妨看一看这篇文字。相信这篇文字会让您有几分共鸣的。姑且给这篇文字取名《无奈的乡愁》或《回不了的乡村》。 看完了觉得不错,有点意思,就点个赞,并在朋友圈转一下呢。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乡村通过考学才成为一个城里人的。掐指一算,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个城里人就已经是三十多年了。回首过往,工作上总体上过得去,算是对得起一个跳出农门成为一个城里人基本的心理预期;家庭角色上,履行一个了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真要给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打上个分数的话,只能算是基本合格。如果想做的更好,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不过,那可能是下辈子的事了,呵呵。 春光金贵,就不扯闲篇了,就直接进入我要说的正题。 客观地说,三十多年城里人的生活,我已经改变了很多很多。比如,我的日常穿戴,平时懂得简单地修饰和装点,从小就生活在乡村那种不修边幅的习惯已经在我的身上没有多少的踪影,如果身处当下还生活在乡村老家童年少年的小伙伴中间,真还能分出个体面和邋遢;而且我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也表现出一个读书人、城里人似乎应有的一份最基本的素养或“做派”;还有,跟乡下儿时的童年少年小伙伴吹牛扯闲,话题除了回忆童年少年时光在一起做迷藏、採野果、掏鸟蛋、偷生产队的花生、瓜果等等那份无限的美好外,若真正能够深入下去的话题不是太多,即便有,似乎也很难融合到一个频率上,形不成思想上的共振。这种感受,在那些跟我一样通过读书、或者以其他方式走出大山、走出穷乡僻壤的乡村,现在已经成为城里人那里,或多或少地都有。 毋庸讳言,这种形成不了共振的差别,其实是我们蜗居城里多年与大半辈子一直没有走出乡村的童年少年伙伴们人生轨迹、接触世界的不同所造成的。归根结底,是眼界、见识、知识面、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所形成的的差别(呵呵,请万万原谅一下,在这里我只是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和现象,没有半点贬损、瞧不起我童年少年美好时光里、曾经天天在一起嬉笑打闹的我的小伙伴们)。 细细琢磨一下,这种区别算得上是既有城乡差别里衍生出的一个“新品种”。而这种差别,真很具有讽刺的意味啊——它居然在几十年后曾是童年少年小伙伴的乡娃子间凸显出来,着实不该不忍呢,但它着实让人不胜唏嘘。 不过,稍稍有一份自我安慰的是,对于我来讲,虽然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即便我身上表面和里子里发生了诸多的改变,但在我内心的深处,我还真没有一个真正城里人身份的认同感,骨子里时时刻刻都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乡下人;与童年少年小伙伴点点滴滴的过往还是我记忆中最纯洁最美好的记忆、美好的图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沟沟坎坎,还是那样的亲切无比,那样的让人怀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内心里那份对都市嘈杂生活的厌倦,随着年纪的增大越来越多、越发强烈了。 人们常说,怀旧情思疯长的时候,说明人已经真正走向了衰老,而事实也是我已经在慢慢老去。衰老就衰老吧,既然衰老能让内心里能不断涌动出一份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乡的牵挂、对家乡的向往,这份自自然然地人生衰老又有什么不好呢? 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在一份伴随衰老而来的怀旧情绪中,我对家乡的眷恋、牵挂、向往真是愈来愈浓了,这应该算是文人笔下永远不死的乡愁吧。唉,往往这个时候,我内心里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那首思念家乡的情歌——《故乡情》: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 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 …… 故乡的爱故乡的情 故乡有我青春的歌声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 以往的同伴依然在梦中 他乡也有情他乡也有爱 我却常在梦里故呀乡行 哎呀,我的家乡,哎哟,我的故园,您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已经融入到我的呼吸里、骨子里、血液中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的耳边就会响起诗人艾青的那句名言:“为什么我眼里常满含热泪,是因为我爱您这方土地爱的深沉”。 而就在我这份思乡的情愫愈来愈浓的当口,今年年初,央视国际频道推出的《记住乡愁》百集系列记录片适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冲着“乡愁”这个最能戳动我心房的字眼,在那段时间,一到晚上八点纪录片播出的时候,我就会准时地守在电视机旁,在那首充满浓郁思乡情怀主题曲的陪伴和引导中,走进一个个纯美隽永的乡村故事里。 咀嚼和品读古老村落里呈现出来的一道道传统的精神文化大餐,藏在我骨子里的那份乡土情怀就会被一次次撩拨,正如主题曲所唱的那样,那份从我内心的无限乡愁,就是实实在在的家乡的“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更是“一生一世悠悠绵绵的无限深情啊”。 唉,这一百集系列片,每一集都如甘醇的美酒、一道绮丽的风景,让我沉醉和向往。特别是看过了《西湖李家村——不忘本原》这一集,更是激起了我的万千思绪,真有一种恨不得像记录片中的“李豆罗们”一样,立马告老还乡,回归田园,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去做点什么的冲动。 这一集纪录片介绍了江西进贤县鄱阳湖西南青岚湖畔一个叫西湖李家的村子,其片子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做人要“不忘本源,思乡念祖”,而这正是西湖李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祖训。 在西湖李家村口的牌楼上,如今还镌刻着“cao存本原”四个大字,这是李氏族谱中记载的祖训之一。这四个字源于孔子所说的“cao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至谓也”。孔子把本原看做事物的根脉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告诫人们要恪守本原,否则行为无常,不知家在何处,更会心无着落;而李氏家族的先祖,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曾有“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名言流传于后世。他认为人在事业有成、扬名四海之后要懂得进退,适时离开,回归田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与追求。 这儒家、道家的始祖,都把回归本源,看着是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