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望岁 第十五章 新墙 (第2/2页)
合计步兵一千一百名,骑兵二百名为大军的先遣部队,沿官道南下泊罗县。 将一锭银子塞进前来送信的骁骑校手中,赵公武陪着小心问道:“不怕老弟笑话,做哥哥的实在愚钝!说去救援长沙,不是坐船最是便捷,干吗还要走陆路呢?” 掂掂手里的银子,绝对在五两以上,骁骑校向四周看看,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是贼首李定国亲自来了。这小子可够狠的,不但一举攻下了靖港,连百里外的牛头港也没放过,少了这两个大港,你让那些大船往哪里停靠啊!” “当真??” 骁骑校狠狠扒拉了他一下,“小声点!这些话可是动摇军心的,传出去大帅要是责罚的话,爷可别归到小弟头上!” “放心!看老弟说的,真要那样,老哥还算个人吗!” 将骁骑校和四个马甲送走,赵公武赶紧传令集合,好在他也是十几年的老行伍了,谨慎起见,没有冒冒实实地点兵乘船过河,而是派了二百人,乘十只小舟,先行过河看看。 站在河边的码头上,眼看着十条小船平平安安地靠了岸,并发来信号,几个哨长立时就要上船。“慢!我还是不放心,先过去一半好了!” 眼瞅着二十条大船过了河心,突然间对岸码头上枪声大作。有埋伏!这可怎么办?赵公武头上见了汗,“传令!火速后撤!” 此时,想调头后撤,来不及了。 就见南岸王街坊码头四周就象变戏法似的,所有本来掩护着大炮的草席都卷了起来,顷刻之间全部大炮一齐开火,狂风暴雨似的炮弹从各方面‘射’向还在河心慢腾腾调头的大船。 这些明军的炮打得可比自家的那些整天鼻孔朝天的“乌珍超哈”准多了,万幸的是自己的这些船够大,敌军‘射’来的这些炮弹分量不足,否则,这会儿功夫,每艘船身中数十炮,早就沉没了。
即便如此,这些铁疙瘩可是结结实实打过来,船上还是死伤了一片,此时河心的这些清军有些见调头不及,竟张起大帆,主将吆喝着众人费力划桨,笔直地冲着南岸冲了过来。 见此情景,阎呈祥得意地哼了一声,“传令!瞄着逃走的打,放这些不知死的过来!” 这河才有多宽啊!很快,没受什么阻挡的七八条大船就接近了南岸的码头,等不得靠岸了,这些清军就纷纷从船上跳下来,趟着齐腰深的河水向着明军阵地恶狠狠地扑了过来。 刹那间,无数火光在这些清军眼前闪亮,他们简直成了明军练手的靶子,冲在前面的五十多人半数是脑壳开‘花’,半数是‘胸’部中弹,随着凄厉的惨叫声,血水一下将河水染红。剩下的清军一下楞住了,再往前走,不但要冒着密集的弹雨,更要闪避慢慢飘起来的死尸,可往后退,也是死路一条啊! 这一愣神的功夫,又有三四十个清军中弹了,不过万幸啊!随着明军火枪的‘射’击,喷薄而出的nongnong硝烟很快将码头裹了起来,而身处浓雾中的明军也失去了准头,为了节省子弹,枪声渐渐稀疏了下来。 不但是枪声,明军的大炮也慢慢停止了‘射’击,而这样反而难住了河北岸的赵公武。怎么办?半数大船是退回来了,点点人数,足足折去大半,而河对岸还趴着百十个手下,救还是不救? 赵公武行伍多年,也是个不沾手的老油条了。知道今个儿,自己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去了。接战到现在,敌人的影子还没有看到,至少损失了五百名士卒,要是再加上南岸边上的那些,六百多人啊!一半的兵力全都‘交’待了,即便不战死,就凭国安任大帅的脾气,再赶上是去驰援老王爷,怎么可能饶过自己啊? 拼了!缩头也是一死,迎头也是一死,至少还能留个好名声!于是,赵公武指着河对岸大声叫道:“那些都是咱们的好弟兄!是爷们,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弟兄受苦而见死不救呢?我赵公武干不出来这等事!今个,老子我拼了!谁不愿意去的,老子不勉强,只要你等看得下去就成!” 话音刚落,一名哨长哭着就跪了下去,“赵爷!俺记下您的大恩了!俺兄弟在南岸边上趴着呢,说什么,俺也要去救他啊!” 于是,出乎阎呈祥的意料,眼瞅着对岸的清军整顿队伍,骑兵纷纷下马,悉数上了战船,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 而此时,被压在河里的清军纷纷爬上了岸,也叫嚣着冲了过来。阎呈祥扭脸吩咐道:“不要开火!现在硝烟太重,不就百十个鞑子的二狗子吗?让一营用刺刀解决!” 赵公武的大船都冲过河心了,笼罩在河南岸码头上空的浓烟也渐渐散开了,怎么还不见明军开炮?有些诧异的赵公武透过护在身前的两面铁盾偷偷张望,终于看见这些该死的明军的身影了。 码头上数百名上身穿着银光闪闪的‘胸’甲的明军将士正举着如短矛一般带三棱刺刀的钢枪追逐着自己手下的兵士,基本上三四个围着一个疯狂地‘乱’捅,正所谓好汉难敌四手,清军顾前顾不了后,基本上都是被‘乱’刀捅死,哪里还有还手之力。 毕竟也是血‘性’男儿,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被人家如此任意杀戮,赵公武双眼冒火,“快划!趁着贼兵来不及开炮,快划!” 团长不许开枪的命令对于有着神‘射’手之称的杜灶生来说,跟本不算个什么。而且,从一开始,他就没闲着,一直悠闲地时紧时慢地打着冷枪。杜灶生现在的气派,那叫一个大,身后楞是候着十几个小兵伺候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