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二章:柳氏和稀泥法 (第1/2页)
刘大夏刻意把讨价还价咬的很重,这分明是对叶淇喊话,关乎到了国家危亡,户部怎么能斤斤计较 叶淇只当作没有听见,这里头牵涉的就是各部之间的利益了,兵部若是想要多少就给多少,今ri满足了兵部,明ri满足吏部,这户部岂不是成了人家的帐房 更何况,兵部要的实在太多,远远超出叶淇的预期,朝廷的收益年年攀升这没有错,可是不要忘了,现在支出也大了不少,这几年到处修建驰道,兴建学堂修筑河堤,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叶淇怎么能不慎重 刘健看了看刘大夏,又看了看叶淇,随即微微一笑,道:大家集思广益嘛,兵部这边有难处,户部这边呢 这是非要叶淇表态不可了。 叶淇才不得不开口,道:户部今年的存银也是不多,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现在到处都要钱,上个月的开销就超了一百七十万两,这样下去怎么成再者说了,土木堡的时候,数十万大军的开销也不过一百余万,这才过去多少年,怎么这数字就超了数倍 刘大夏道:那时一石米多少钱,现在又是多少 叶淇争锋相对:就算物价涨了,那也四百万足够。 四百万 刘大夏脸都红了,他不禁道:叶大人,兵者国家大事,不可不慎,四百万只怕远远不够。 叶淇冷笑:怎么就远远不够。户部这边也算过,四百万足够了。 刘大夏道:平叛的事,何止是针对宁王,鞑靼漠南蒙古虎视眈眈,边军那边也要适当的犒赏,除此之外,还要提防各地的乱党。现在打仗和从前打仗已经不一样了,皇上那边的意思是,尽量不要征募民力。改征为雇,这又是一大笔开销是不是 叶淇语气平淡:你既然要说,那么我便不妨问问。兵部送来的章程里,有一笔开销说是购买军械的,所费银钱竟要一千四十万,怎么难道朝廷一开始没有给官兵们提供军械,这要打仗了,还得重新买过军械吗 刘大夏脸忽的红了,叹了口气,道:你要说,那么不妨就说实话吧,诸位久在庙堂。是不知道情形,各地的军户所,尤其是江南西南那边,国家承平了几十年,叶大人。军户们这几十年可没有ri夜cāo练枕戈以待,而是务农求生,刀枪全部存在库中,锈的锈烂的烂,枪杆子都成了腐木,至于其他刀剑也早已不成样子了。老夫命部中的巡检去调查,竟是发现不少军户所中库中的刀剑俱都荡然无存,追究之下才知道,这些刀剑已经被人拿去改铸成了农具。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购买军械,以使江南各卫重新整备,以防不测。 听了刘大夏的话,在座的不少人纷纷暗暗摇头,大家都知道军户所糜烂,没曾想到居然烂到这种地步。 叶淇冷笑:军户所糜烂于斯,这是你们兵部的责任。 刘大夏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再者说军户从未向国家问过一分的兵饷,国朝开创以来,都是靠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国家有事才想起他们,这难道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叶淇争锋相对:军户不是农户,岂可与农户等同说到底,还是平时懈怠。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柳乘风坐在边上听着,心里却在想,这也无怪乎到了在数十年之后,几十个倭寇可以追着数百数千的官军跑,几百几千人,就可以放肆的去攻打江南各地重镇,军户所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农户,一群农民,拿着不像样的武器,怎么会有战斗力。 其实倭寇以一当十,并不是说倭寇的战力能有多高,事实上到了后来,戚继光等人开始招募军勇组织抗倭军之后,立即便在台州等地十三战十三大捷,可见其实倭寇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可是之所以能为祸肆虐,只是他们他们面对的官军根本连军都算不上而已。 这样的军队指望打仗,柳乘风所抱的怀疑越来越大。 刘健眼看局面要控制不住,忙道:诸位,现在我们要商讨的是平叛的事宜,叶大人说的不错,该追究责任的还是要追究,可是时雍说的也没有错,眼下当务之急是平叛,其他事,容后再说。 这分明是有偏袒之嫌了,从刘健称呼上就可以看出,他称呼叶淇的时候,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