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南京,太平:告诉他本将军挺好的(2) (第1/2页)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第245章南京,太平:告诉他本将军挺好的2 创庆元年2月,南京。 南京是江苏郡首府,地处大汉帝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长江穿城而过,沿江岸线总长近400里。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 东南军水师驻地。 太平公主去年刚到东南军水师时,狠狠抓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的那些将士,叫苦不迭,水师的战力提升了不少,各项训练步入正轨。 最近一个月,太平公主见差不多了,就把日常训练,交给了东南军水师一个都督施尊侯打理,自己倒相对清闲了不少。 施尊侯以前参加过洛阳马球赛,太平公主对他还熟悉一些。 这一日,太平公主正在房间内整理衣物,外面,小青风风火火跑进来禀报:“公主” “你啊,都要做娘的人了,还这么不小心。”太平公主转过娇躯,嗔道,“什么事啊” “没事,刚4个月嘛,”小青吐吐舌头,继续禀报道:“东北方面,来人了” “啊”太平公主娇躯一震,“是谁来了” “是刘志哙”小青轻声笑道。 “噢”太平公主微微点点头,看来,那小冤家还知道,派个熟人过来,估计是剿灭倭寇的事,自己从洛阳临行前,二爷刘光仁都和自己说过了,只不过,一开始刘光仁还不知道那个朝鲜王水月就是清,后来才想明白。 “那请他到屋外说话吧。”太平公主吩咐道。”诺”小青刚要转身,发现不太对劲,就没动地方,不解问道:“为何不让他进来说话啊” “哼本将军哪能说见就见就让他到屋外说话吧。”太平公主面色微红,嗔道。 “那好吧。”小青只好点头,出去请刘志哙,心道,不便见客就不便见客呗,整得象要给人下马威似的 过不多时,刘志哙的声音从屋外传来:“末将刘志哙,见过公主” “志哙一路辛苦了,找本将军有事”太平公主在屋内扬声问道。 “是清大帅让我来的”刘志哙恭敬应道。 “他有什么话让你带来”果然是那小冤家太平公主沉默了片刻,这才问道。 “清大帅说,请公主率领东南军水师,于4月1日在舟山群岛海域,与我东北水师会合,共同攻击倭寇水军。”刘志哙恭恭敬敬,把清的计划,简单叙述了一遍。太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雁门关、太原城历次大战,身先士卒,血染征袍,他出身刘家,对这太平公主,是打心眼里敬重。 “好了,本将军知道了,你回去转告他,剿灭倭寇,是我大汉军人的职责,到时,我东南军水师,绝不袖手旁观”太平公主朗声说道。”诺多谢公主。”刘志哙感激道。 “只是,大军出动,本将军恐怕还要请示一下当今皇帝。”太平公主又略带歉意补充道。 “末将明白”刘志哙应道,在外面又试探问了句:“公主,您还有没有话,要末将带给清大帅的” “嗯你回去告诉他,本将军,挺好的”太平公主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好末将一定带到。”刘志哙微微一怔,不知何意,也许是太平公主和清的私房话,自己如实带到就是,遂又施了一礼,转身而去。 金州城,付家庄。 “公主将军答应了”清冲匆匆从南京赶回来的刘志哙问道。 “嗯”刘志哙微微点点头,又想起一事:“太平公主让我给你带回来一句话她挺好的” “挺好的“挺好的”是什么意思啊”清听了,一头雾水,低头喃喃念叨,难道胸又变大了 啊你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啊刘志哙心暗笑。 其实,这种事,清若是问问大老婆玉梅,肯定就知道公主将军这话是啥意思了,问题是,他哪里敢啊 不过,清深信,有太平公主在,届时东南军水师,定会参战 2月底。 和一家人过完了孙子朱相华的百岁宴,东王和雪琴公主收拾行装,就随逍遥子搬去逍遥宫了。 不过,东王在临行前,给了金玉公主一个锦囊,叮嘱到时候再转交给清 洛阳皇宫,乾清宫。 刘光仁得到太平公主从南京传回来的信息,入宫求见皇帝。 “你是说,东南军水师想3月底,反击一下台湾的倭寇”广庆皇帝问屋的刘光仁。 “正是”刘光仁点点头,肃然道,“倭寇前几年击沉我平远舰,击杀孔云龙、王庭坚、朱玉松以下上万将士,近年来日益猖獗,若是任其发展,东南沿海,将永无宁日,所以,臣请求皇上恩准。” “嗯朕最近听说,东北水师成军,也在不断打击倭寇”皇帝狐疑看了看刘光仁。 “东北水师,不管怎么说,也是我大汉帝国水师的一部分,守土有责,这是他们的本分。”刘光仁没有正面回答和清的约定,躬身说道。 “好吧你们要策划好,打一场有准备之战,东南军的水师就那么些家当,不能亏了本。”犹豫片刻,皇帝同意点点头,但还是叮嘱一句:“但在朕最后的命令到达前,不准你东南军水师擅自行动””诺”刘光仁迟疑了一下,但还是领命躬身而退,这洛阳到南京,千里迢迢,若是等皇帝的命令,那可要贻误战机了。 皇帝也不笨,当然知道这里面有清和东南军联手的因素,他也不是彻彻底底的昏君,一致对外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但心里,总是有那么点个人恩怨在里面,挥之不去 刘光仁走后,王介甫求见。 “王尚书找朕有事”皇帝沉声问道,语气格外客气,王介甫毕竟是他的外公。 “启禀皇上,臣有一个建议,请皇上定夺。”王介甫躬身道。 “王尚书有话请讲。”皇帝微微点点头。 “臣想变法”王介甫缓缓说道,虽然他后来也知道,所谓的朝鲜王水月,就是东北的清,但清提出的变法建议确实是目前解决大汉帝国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虽然有些困难,可不变法,大汉帝国就会没落的更快,变法则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内心斗争一段时间,还是把清提出的想法完善了一下,前来向皇帝沉弊利害。 “变法如何变啊”皇帝来了兴趣。 “前几年,先帝两次南征西蜀,国力空虚,目前东北方面,日渐羽翼丰满,若是原不变革,早晚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所以臣想对大汉帝国,实行全面改革,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臣建议皇帝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王介甫明显早有准备,滔滔不绝介绍道: “臣认为,我大汉目前,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百姓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百姓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具体几个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