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_第125章铁血杨延兴:我铁一营,还没死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铁血杨延兴:我铁一营,还没死绝 (第1/3页)

    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第125章铁血杨延兴:我铁一营,还没死绝

    原来,戴宗的消息,15日天黑前,还是送到了雁门关。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

    皇帝果断命令司马艾和铁一团第一营,15日晚,立刻兵出曲径关,直奔横断山北端,接应清,如果接应不到,就沿雁门关方向折回,增援雁门关

    而时迁在往南赶的路上,就碰到了司马艾率领的2万大军北上,匆匆和司马艾把清他们的情况说了一下,时迁又跑到梁山,通知大哥晁盖准备接应,这才折回来找清他们,所以时间上有所耽搁。

    司马艾的大军15日晚上才出发,今日前出400里,已然算难为他们了,无论如何,也赶不到横断山的北端口了,于是,司马艾就命令大军在此,借助有利地形布阵。

    清、秦叔宝、张飞率2000将士,驰入间军阵的杨延兴那里,清马上和司马艾感激拱手道:“谢谢司马将军接应”

    这个司马艾是个人物啊自己之前,打过他侄子司马化及,兵围过司马府,和司马家算是结了仇,司马艾能不计前嫌,率部赶来接应,看来在大是大非面前,民族大义面前,还是个明事理之人。

    “清将军一路劳苦我这次,没带第一军的第一师来,我建议清将军,带领铁一团一营和这两千将士,继续退往曲径关,这里交给我”司马艾在马上急急说道。

    “这”清有些犹豫,他清楚,自己若是留下,两面合兵一处,也有22300人,和契丹铁骑在人数上,旗鼓相当,但问题是,这2万北方第一军将士,原来的主要目的是阻击,所以没有将五大主力的第一师爆熊师配置进来,而且,没想到契丹方面,为追击清,在汗庭,只留下了2000人,其他23000铁骑尽出,穷追不舍,他可不知道,萧太后和耶律霸,是下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契丹铁骑的野战战力,是大汉帝队的1倍半,23000铁骑,至少能抵大汉北方军普通团的34000人,司马艾自知自己带的这2万人,抵挡一阵还可以,但终是无法抵挡对方长时间的狂攻。

    “兄弟你还是快点走吧,我和一营也留下,协助司马将军”杨延兴看着越来越近的契丹铁骑,见清有些踌躇,赶紧催促道。

    “可,我不能扔下你们不管”清坚持道。

    “清将军,你再不走,我们的阻击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这两万将士,可能就要白死了”司马艾急叫道,“皇帝有言,就是我这2万将士拼光了,也要保证你和安乐公主,平安回到曲径关”

    “别再犹豫了,兄弟你若现在走,契丹铁骑的目标是你,也许还不至于跟司马将军这2万人拼命,若是你不走,您带的这2000人和司马将军这2万人,都要陷在这里”杨延兴再次催促道。

    “好吧”清只好点头答应,他心清楚皇帝的意思,自己和安乐公主如能平安返回大汉,对整个大汉帝国的军心、民心,具有心理上的巨大鼓舞作用,相比这2万北方军,意义更大遂对秦叔宝吩咐道,“那,命令猛虎团、飞鹰团,咱们继续往南撤”

    “诺”秦叔宝拨马下去安排。

    “司马将军,”清又对司马艾一拱手:“清记住将军大义将军珍重”

    “走吧”司马艾决然说道,虽说司马家和清这股力量,天然的不可调和,但此时,只能以大汉帝国的大局为重

    二人虽非同根,但却同族

    现在,必须舍弃个人恩怨,一致对外

    “呼延灼,”后面,杨延兴对一连长呼延灼命令道,“你带10个老兄弟,护送清将军返回曲径关”

    “我不回去”那一连长呼延灼坚决不同意,他是随杨延兴在禁军一营的老兵,并肩战斗20年,一起参加过紫禁城决战、博浪沙之战、黑雪之战,这些老兵,现在整个一营,也不多了,自是不能把杨延兴扔在这里,自己逃命。

    “你要给咱们铁一营,留下些种子”杨延兴含泪吼道。

    “兄弟那我们在雁门关等你”那呼延灼这才带着杜兴、朱贵、朱富、孙新等10个老兵,随清的2000将士南下。

    此时那后面的2万契丹铁骑已然冲上来了,250步外,司马艾果断下令:“弩箭射击”

    “吱吱吱”第一军军阵,2000弩箭,呼啸射出,“啊”前面的几百契丹铁骑,立刻人仰马翻,哀嚎一片。

    “停”萧远成见状,大手一挥,立刻命令全军停止追击,列阵相应,不少契丹士兵,迅摘下身上带着的弓箭。

    契丹铁骑分两种:

    一种是身披盔甲的骑兵师,称之为重装骑兵师。

    一种是身上没有盔甲的骑兵师,称之为轻骑兵师。

    目前,只有耶律氏狂骑兵、萧氏狂骑兵和耶律氏第一军第一师、耶律氏第二军第一师,萧氏**师,拓跋氏第一军第一师,共3万铁骑,配有盔甲,算是重装骑兵师,头盔一般是铁质,可以有效抵制大汉帝国的弓箭攻击,但契丹士兵身上穿的甲胄,通常是皮制,只有少数将领,穿着锁子甲等铁甲。

    这种皮制盔甲,虽然没有铁甲抵御能力强,但轻便,更方便契丹铁骑灵活作战,况且,头部已然有铁质盔甲保护,冲锋时,只要弯下腰,护住胸部,敌方的羽箭,即使能射伤,也不至于造成致命伤害,通常在冲锋时,只有250步的距离,是弓弩的有效射程,战马狂奔之下,对方往往也只能射出23波箭。

    每个重骑兵师士兵,配有一支长矛,腰间挂一口弯刀,一把弓箭和一支箭壶。

    而契丹的轻骑兵师,则没有配备甲胄,只是配了一个铁质头盔,行动起来,更为灵活。

    每个轻骑兵师士兵,同样配有一支长矛,腰间挂一口弯刀,一把弓箭和一支箭壶,但每个士兵,多了一个轻质的盾牌,用以护身。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契丹铁骑都有一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所以,萧远成率领的2万契丹铁骑,才能一直紧追不舍,两次追上清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