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桶 第两百九十八碗 太子人选 当立何人 (第2/3页)
。至于皇四子皇五子年纪太小 永福宫 这里是明妃孟娘娘的寝宫这两日不知为何永福宫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后宫那些长期受皇帝冷落地嫔妃们。络绎不绝的出现对孟明妃也十分恭敬。 这日。几位昭容夫人之类的妃嫔刚刚落座孟明妃强打精神接待。就听到近侍入内禀报贵妃耶律娘娘到了。后宫之主是童皇后自皇后以下就数这位耶律贵妃最受圣上宠爱连许多朝政大事都要听听她的意见后宫之内都很怕她。 耶律南仙昂然而入一众嫔妃齐齐施礼而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知趣的离开了永福宫。 “jiejie今日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孟明妃不过才三十出头站在耶律南仙面前仿佛母女一般。 耶律南仙让随从将带来的一些金银器具异域特产放下笑道:“西辽进贡一批贡品我特地挑选了几样给你送过来圣上国事繁忙怕是还没有想到你这儿。” 孟明妃赶紧道谢:“还是jiejie想得周到meimei谢过了。” 耶律南仙伸手拉住她一起坐下张目四望道:“你我姐妹何必客气?哎对了皓儿呢?” “早先去闻太傅那里中午的时候回来了一趟又不知跑到哪里疯去了。”看孟明妃这话似乎对儿子有些头疼。可她刚刚说完估计是感觉到这话在贵妃面前不恰当正想改口。 耶律南仙已经笑道:“儿大不由娘由他去了。” 孟明妃闻言心里稍安正庆幸时忽听耶律南仙问道:“meimei啊我最近听下面地奴才们在谣传一件事情。” 花容失色孟明妃似乎预料到耶律南仙要说什么了不出所料耶律南仙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不急不徐的说道:“说英王的贴身宫娥中有一个好像出了点什么事?” 孟明妃捧着茶杯的手开始颤抖这事她怎么知道的?本来自己做地极隐密不会外泄吧?所谓“下面的奴才谣传”这话恐怕别有用心。 镇定心绪孟明妃佯装轻松地笑道:“这后宫的嘴千千万万由得他们去嚼舌根子。” “哦是吗?”耶律南仙似笑非笑的盯了她一眼“未婚而孕也是嚼舌根子?那贱婢似乎是京城人士没错吧?” 孟明妃心头大骇!王皓那逆子年纪轻轻地不学好平素就与身边的宫娥厮混自己平时没有注意不想铸成大错。在他父皇离京期间与那贱婢行芶且之事珠胎暗结。自己怕影响到他趁圣上未回京之前已将那宫娥打胎之后赶出宫去不想还是让耶律贵妃知道了。 “jiejie是是如何……”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手里的茶水已经洒掉大半。 耶律南仙看她浑身筛粮似的抖伸出一只手去扶着她:“你这是干什么?jiejie难道还会出卖你母子不成?” “是是是jiejie向来疼爱王皓meimei铭记在心!” 耶律南仙点了一下头四周一望小声说道:“不是我说你办事拖泥带水。怎么能赶出宫去就放心了?若有人得知此事想抓英王的把柄大可出宫访查。这事如此让圣上知道英王的前程就算毁了。” “前程?”孟明妃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jiejie是说……” 耶律南仙佯装诧异:“你不知道?难怪了实话告诉你最近几日圣上接连召尚同良。陆游虞允文等重臣就是在商量立太子一事。” 孟明妃吃了一惊但同时不解其意。就算是立太子与我家王皓有何干系?众所周知皇长子是王战。圣上离京这段时间也是命他监国太子之位。早就内定汉王了。贵妃此时提出莫非还有变数? “你不明白?”看孟明妃一脸疑惑的模样耶律南仙笑问道。 “请jiejie示下。”孟妃谦卑的问道。 “你想想看王战从小暗弱喜欢舞文弄墨书倒是读得极好士林之中也广有声望。可诗词文章写得好有什么用?他没有治国之才最重要的是。他母亲是赵出云注定不能成为皇太子。就算圣上有立他之心也不得不考虑在百年之后群臣是不是支持他而他又能不能震慑得住天下。” “再说王轼。那就更是笑话了。他是我看着长大地生就一副好皮囊。风神如玉本该是学他哥哥那样学文谁想却是个武夫胚子。成天的耍弄刀枪。喊打喊杀有勇无谋能成什么大器?再有他母亲是楚红秀一个奴婢出身的人童皇后当年的陪嫁丫头谁肯支持他们母子?至于王辅王彰年纪太小圣上不会考虑这下你明白了么?” 孟明妃听得如坠雾里原来一直不抱希望地事情突然有眉目了怎不叫她心花怒放?但马上想到王皓干下的荒唐事情不由得这当母亲的人忧心如焚。慢着贵妃跟我说这些难不成是表什么态么? “愿jiejie教我!” 耶律南仙笑道:“我如果不想帮你又何必多嘴多舌?皓儿这孩子打小就聪慧孝顺我也十分喜欢。再加上他是蜀国公地外孙比其他皇子而言优势明显。只要他自己不出乱子这事就有六七分把握了。” “那方才jiejie所言之事……”孟明妃试探着问道。 “你放心皓儿便如同我亲生一般我能向着外人吗?那事我已经派人处理好了只要你我不说永远没人知道。以后你记住严加约束再出不得这种荒唐事情。”耶律南仙正色告诫道。 “jiejie所言极是meimei记住了。若真有那么一天我母子二人一定不会忘记jiejie的恩德。”孟明妃千恩万谢。 耶律南仙摆了摆手笑道:“这倒不必我也不过是替圣上分忧。诸皇子之中只有皓儿可堪大用。行了我先走一步这种微妙的时刻你最好低调一些从今天开始闭门谢客吧。” 御书房内王钰背负双手面对着龙案。龙椅后面地屏风上是自己手书的这本是唐朝太宗皇帝所著历代以来被推崇为皇帝的教科书。 这段时间一直接连召见大臣商议立储一事大臣们多倾向于英王王皓。这孩子倒也不错可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