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桶 第两百七十一碗 王钰布局 激辩迁都 (第2/2页)
异之色急忙拱了拱手离开了现场。 那丫头心知恐怕从现在开始这座宅子里面的人就没有人身自由可言了。乖乖的折回门内轻轻关上房门她快步走到李清照的房门前扣响了门栓。 “什么?有这等事?他们是什么人?”李清照正在梳妆听到消息这位才女惊呆了。 “不知道但是开封府衙门的公人见到他们都是恭恭敬敬连话也不敢多问一句。”丫头回答道。 李清照若有所思良久叹道:“咱们地日子过到头了他们可能是枢密院的人我们被监视了。” 丫头闻言不解的问道:“枢密院的人为什么要监视我们?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李清照苦笑着望了望这纯真地丫头:“你不知道枢密院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枢密院管地是刺探暗杀破坏监视逮捕审讯可以绕过刑部和大理寺单独执法只听命于一个人。” “谁?”丫头又问道。 李清照不再说了这还用问吗?大宋现在谁当家作主? 前些时候王钰来过一次说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话从那个时候时李清照心里就有不祥的感觉。她预料到王钰可能知道了什么。今天他动用枢密院地人监视自己恐怕针对的不光是自己而是背后的福王。难道他准备对福王先制人了么? 王钰曾经说过可以给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但问自己拿什么来换。联想刚刚生的事情不难推测出来他恐怕是要自己出来指认福王赵。 如果所料不差恐怕他现在就已经开始对福王难了。 就在李清照被监视和限制自由的同时禁宫资政殿。 依惯例举行的早朝正在进行着两位摄政王高坐于上文武百官列于下面依次向他们奏报着国家生的事情。或许明眼人能够现今天的早朝气氛有些不对头因为出班上奏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而那些元老重臣没有一个人说话三省六部的长官更是齐齐噤声。 王钰的神态跟以往没有什么两样专注的听着每一位大臣的上奏不时的咨询一些情况随时布新地命令。而皇叔父摄政王也一样若无其事的坐在一旁。塑像一般。 阳光照进了资政殿日上三竿了该上奏的事情已经奏完如果再没有事。王上就该宣布退朝文武大臣各回本部衙门处理公务。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如果没有 朝。”王钰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他话音刚落。大臣们已经作好了行礼的准备就在这个当口忽听一个苍老而尖锐地声音说道:“臣童贯有本要奏。” 王钰看了他一眼又重新落座笑道:“太师有本尽管奏来。” “是。王上。”童贯神色平静从怀中掏出奏本让王欢呈上而后大声说道:“自太祖皇帝登基以来我朝定都开封。已历百余年。如今大宋攻取西夏。金国等大片领土北方的安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为了有效地管理北方辽阔的领土。臣与尚书省同僚商议之后联合诸位大臣一起上奏请求朝廷重新选择都城所在地迁都北方。” 平地一声雷!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例行的早朝会有人抛出这样一个惊天地议题。迁都是何等大事岂同儿戏?都城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中心牵一而动全身从前朝开始都城就在开封府贸然迁都恐怕影响太大。 童贯话一出口朝堂之上一片哗然福王赵更是骤然失色!第一个反应就是望向王钰却现他正认真的看着童贯的奏章。 “王上这……”赵一时六神无主他知道迁都对赵家意味着什么。他也预料到了一旦国内和周边环境稳定下来王钰一定会有所行动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王钰没有理会他看完奏本之后抬头问道:“列位臣工有什么意见?” 童贯早就联络好了许多重臣王钰一问手握实权的大臣们纷纷出班声援于他陈述利害关系一致同意国家的疆域扩大了为了有效统治迁都是必须的。 看着朝堂上一边倒的情况赵心急如焚他期盼着还有赵氏忠臣出来说上一句“公道话”。可他渐渐失望了所有出班的大臣都附议童贯地意见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而他平时交好的几位官员都三缄其口沉默不语。 自从当上这个摄政王以来赵早就习惯了孤独可此时此刻他心如刀割。这朝堂之上的哪个不是宋臣?哪个不是食君之禄?眼看着乱臣贼子篡权犯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仗义直言。 罢了天要亡我求人不如求己吧。赵心中一阵悲凉正要自己出来说话。 “进此言者可视为叛逆!”在一边倒的声音中出现了杂音。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谁敢当堂向王上的岳父难?那声音从后边传来王钰一看现这人有些面生略一思索即问道:“你是监察御史郭淮吧?” 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地责任是监察弹劾文武百官上至宰相下至小吏都在御史的监察弹劾之列。此时这位郭淮郭御史当堂对童贯难虽然有些莽撞却是合理合法地。 “回王上正是。”郭淮出班回答道。 “你刚才说太师童贯进迁都之言可视为叛逆有什么意见尽可提出来。”王钰点头鼓励道。 郭淮位于资政殿后方却是不卑不亢镇定自若。手持笏板从容上奏:“王上福王殿下我朝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定都汴京此为我大宋龙脉所在何故舍弃?历代先帝在此地苦心经营归天之后皇陵亦在此处。倘若迁都置历代先帝之英灵于何地?童贯既为宋臣当思忠君报国而今却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不是叛逆又是什么?” 他刚说完又有一个抗声喝斥道:“腐儒之言空谈误国!”众人视之乃京师卫戍衙门最高长官徐宁。 “大宋现今版图西至大漠北接草原如此辽阔之地难道不闻不问?近二十年来朝廷历次动征战将士们浴血奋战忠勇报国伤亡数十万人才打下今天的基业。难道朝廷就置之不管?迁都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展北方建设北方有什么错?不要以为你是御史就能够含血喷人!”徐宁军人出身向来低调此时也不免怒冲冠。 王钰心中暗思这徐宁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候倒还挺身而出了。 “徐宁退下御史就是要敢说话郭大人忠于职守亦无过错不可无礼。”王钰斥退徐宁。而后扭头看了面如死灰的赵一眼问道:“福王你有何高见?” 赵心里自然是千百个不愿意但朝廷之上意见一边倒显然是受了王钰地指使。虽然有个郭淮不惧权势仗义直言但他一个小小御史人轻言微起不到什么用。正思考对策时王钰突然问让他一时措手不及。 “这这个兹事体大本王认为应该先征求陛下以及两宫皇太后的意思再作决定这才是为臣之道。”赵借此言提醒王钰他名义上还是赵家的臣子千万不要逼人太甚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