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女罪妻:将军偏宠溺_第四十章 教坊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教坊风波 (第1/2页)

    “你想兄长给圣上建言?”司马攸斜眼看了眼司马煦年。

    “中书令掌管天下政令制定,非他莫属。”司马煦年对上司马攸的目光,邪肆一笑。

    “你觉得我能说得动他?”

    “司马仰大人不是泛泛之辈,他应该知晓还有不少朝廷大员的把柄被秦书昀掌握,秦大人三五天参一本,我怕他吃不消。”

    司马攸顿时语塞,一会方道,“依你之见,现在就向圣上提议?”

    “不,再等等……”司马煦年说完,纵马快跑,司马攸愣在原地。

    朝堂不甚宁静,入夏以来,陆续有官员被参,或是谏议大夫参本,或是监察御史参本,大多为私德有失。能臣并非贤人,贤人亦未必为能臣,但大成国追求能臣与贤人合二为一,若私德有亏,皇帝脸面挂不住,总是上不了台面的。以往私德之事,风闻不少,但有证有据的传闻,则不多,没有那么多好事者专门去侦查这种事。既然无证无据,监察御史之辈也乐得轻松,大家睁只眼闭只眼过。

    但是,自张泓一案,秦书昀掀起风波后,有证有据的传言就多了起来,以门下省谏议大夫为始,参本不绝。御史台眼见门下省领功,也逼着无法懈怠,认认真真行使起监督的职权。一时之间,上至朝堂群臣,下至地方属官,人人自危,离道路以目不远了。

    自那日司马煦年说了“再等等”,司马仰已经明白司马煦年的心思,只有更多的朝廷重臣痛恨教坊司,才能撼动圣上实施变革。但司马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司马煦年不仅仅要群情激奋,更要宁亲王阵营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买单。

    司马煦年在府邸喝茶看书,下人通报司马攸造访。他微微一笑,传了他进来。

    宾主坐下不久,司马攸发话了,“司马大人,现在恐怕是时机了吧?”

    “看来你们坐不住了。”

    “非也,现在朝廷人人自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万马齐喑,怕是非长久之计。”

    “那就请司马仰大人,择机建言吧。”

    司马攸走后,司马仰一连数天没有在朝堂之上发表言论。

    司马韬年逾六十,以身体不适为由罢朝的次数逐渐增多,有时并不是不适,只是精神不振,倦怠而已。皇帝欠安,各皇族宗亲本应入宫问安侍奉,但如果是皇帝倦怠,入宫就不合时宜了,因此正经的问安侍奉,由宗正寺安排,如宗正寺没有安排,则悉听尊便。

    不久,司马韬身体欠安罢朝,司马仰以问安为由入宫面圣。

    从司马攸那得知消息后,司马煦年安排逸铭做准备,如果圣上没有新旨意,马上带长安教坊司掌教赴辽东郡。

    三日后,皇帝临朝。政事堂一如往昔。

    百官奏事完毕,司马仰抛出了议题,礼部对教坊司管控不严,司内纵情声色、yin靡不堪,司中乐籍,本为犯官内眷,类比罪犯,非但不思己过,还骄奢yin逸、教唆百官,更是伺机从百官身上窃取朝廷机密,企图颠覆朝纲。

    沈光风随后附议,列举了大理寺近来审查的一众案件,不少证人、证词,皆出自教坊司,如教坊司乐籍不是设局套秘,消息从何而来。此外,因罪籍没到教坊司的乐籍,由刑部逮捕后移交礼部,刑部逐人记录在案,但礼部对乐籍疏于管理,乐籍无故死亡、失踪者甚众,怀疑其中有故,甚至有人越过大赦,私自将乐籍据为己有,相互赠送。

    随后,司马煦年、杨政领头,一众官员附议。

    司马韬对教坊司的现状早有耳闻,事实上,教坊司的乱局已不是一两年之事,遂深以为然,说道,“教坊司设立之初,目的为训教犯官内眷,教习诗书礼乐,本为使其明理悔过,不想承平日久,教坊司竟沦为失德官员的纵欲内庭,荒唐之极。”

    司马煦年随后上奏,请求还原教坊司本职,拨还刑部管辖。

    沈光风则出列下跪请旨,主动承担管辖之职。

    司马仰不意司马煦年有此一着,颇为意外,但礼部已经被秦天麟控制,沈光风还算欠自己人情,划归刑部管辖总比留在礼部于己有利,因为未提反对意见。

    秦天麟连忙反对,其理由为犯官内眷并非罪犯,只是受牵连,不应以罪犯论处,无论如何,划归刑部管辖不当。况且诗书礼乐的教习,本应是礼部职责,划归刑部,失去训教意义。

    司马韬见群臣陷入混战,忽然喝止,顿时朝堂鸦雀无声。过了半晌,司马韬下定决心,下旨教坊司划归刑部的刑部司管辖,日常管理衙门由现在的州部治所郡,升格为州部直管,教习职责,由尚书省鸿胪寺承担。着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