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埠_第1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1/3页)

    1940年12月18日,济南。

    冬月二十,庚辰年,戊子月,乙未日.

    宜:出行,搬家,搬新房,祈福,安床,祭祀,移柩,成人礼,安香,成服,除服,迁坟,斋醮。

    忌:栽种、安门、治病、作灶、开光。

    大观园第一剧场晚戏散场时,天上又飘起了雪花。

    陈宝祥和穆先生并肩出了戏院大门,走下台阶。

    “真是一出好戏,北平来的名角儿顾老板,不愧是曾经横扫沪上、一连十八场爆满的“青衣第一人”,唱腔做派就是地道。”

    穆先生捋着嘴唇下的短须,意犹未尽。

    陈宝祥微笑着点头,大青衣顾兰春的海报就贴在戏院大门右侧的展板上。

    端庄秀丽,扮相俊美。声音圆润,犹如天籁。

    这次她亲自带戏班过来,又连场坐镇,济南的老戏迷们真是饱了耳福。

    两人从大观园向东,到了园子边上,在老蔡家的馄饨摊前坐下。

    “两碗馄饨,两个茶鸡蛋,一碟花生米,一壶酒。”

    都是熟客,陈宝祥招呼一声,站在灶前的老蔡就一边回应,一边把他们平时习惯的宵夜全都端上来。

    今晚最后一出戏是《八义图》,由战国时期赵氏孤儿的故事演绎而来。

    “江湖乱世,英雄无名,程婴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穆先生是私塾先生,身材瘦弱,胳膊纤细,而且稍微有点驼背。

    像他这样的文人,本来应该对江湖侠义之事不感兴趣,但他此刻饮了一大杯酒,两颊酡红,意气风发起来。

    陈宝祥向北面望去,一杆刺眼的膏药旗在夜空里飘扬着。

    北风劲吹,猎猎作响。

    他今年四十岁,从小就见识了“乱世”的模样。

    从满清辫子兵到军阀大部队,从张长官到韩长官,从土匪们摇身一变升上庙堂,从两军相争血染大明湖北水门……

    1937年底,日本人进了济南城,表面上,风平了,浪静了,但陈宝祥晚上做噩梦的次数,却越来越多了。

    “穆先生,咱只说戏,不说事。”

    陈宝祥担心人多嘴杂,隔墙有耳,一旦被别人听见,举报上去,就是个麻烦。

    穆先生又喝了一大杯,屈着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矮木桌上敲打着鼓点。

    侧面街上,有几个喝醉了的日本人走过,肆无忌惮地浪笑着,不时地高歌几句日本曲子,仿佛野狗夜嚎一样。

    “济南啊济南……”

    穆先生似乎有些醉了,清了清嗓子,低声唱起来——

    “为救孤我舍去惊哥亲生子,为救孤我妻思儿赴黄泉,为救孤我每日伪装与贼伴,为救孤我身居屠府落不贤,为救孤我遭人唾骂似豚犬,为救孤我忍辱含垢十六年……”

    陈宝祥给穆先生添酒,心头十分感慨。

    他在县前街开着一家米饭铺,带着老婆孩子艰难经营。韩长官在的时候,还能勉强度日。

    日本人进城,老百姓人心惶惶,米饭铺的生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他觉得,自己一家人——不,是济南所有的老百姓,这么多人都被关在一口大井里,苦苦煎熬,坐井观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井里出去,过正常人的日子。

    到大观园看戏,已经成了他唯一的慰藉。

    今晚看了大青衣顾兰春的戏,他越发觉得,自己变成了这乱世惊涛骇浪里的一只蜉蝣。

    只有在锣鼓声中、戏角儿唱念做打里,他才能暂时摆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