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烽烟四起 (第1/2页)
一百一十三万大隋军队跟随天子征讨高句丽,却落了个大败而归的下场,数十万汉家大好儿郎,埋骨异国他乡,真不知有多少白发之人惨遭丧子之痛,又有多少新婚少妇再也见不到心爱郎君! 消息传回大隋,天下震动!天下噤声! 从大业六年,天子第一次宣布东征开始,到大业八年东征结束。大隋为此准备了整整两年时间,这两年内,全国军队大规模调动,以致天下诸多州郡府兵被抽调一空。无数鹰扬府人去营空,从此再也不复存在。 两年前,天子昭令,崤山以东养马以供军役。为此,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总算堪堪筹得战马近十万。随着大隋东征的失败,这些战马还留在大隋军队手中的不足一半。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两年来,为给百万大军提供粮草,朝廷屡次征发徭役。动员民夫百姓何止百万千万? 又因酷吏逼迫,这些民夫死伤无数,运粮沿途,死尸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尸体堆积,竟然阻塞了道路。就算有人运气好,能够逃亡,为免连累家中父母妻儿,他们也有家不能回,只能或者躲进深山老林,或者直接落草为寇。 百万大军所需之粮,怕是要以兆石计。大业六年之前,黎阳、洛口等天下粮仓,里面存粮不计其数,常常旧米未去,新米又来。以致时常粮食挤破了仓门,流淌一地。就连这几个粮仓附近的老鼠,都个个肥硕无比,一个个壮的跟小狗崽似的。 大业六年之后,这些粮仓存粮多者剩余十之四五,少者余十之一二。即便如此,哪个粮仓所余之粮,也有上百万石!由此可见,此次东征,糜耗粮草多少! 各郡县为筹粮,不约而同的提高了赋税。开皇年间,大隋赋税三十而税一,到了大业初年,曾一度降低至四十而税一。可是大业六年始,各地普遍提高到了二十税一。即便如此,大隋实在是民富国强,百姓对此税率,最初之时仍旧轻轻松松便能承受。 只是好景不长,被朝廷征调前去服役之人,大多都是家中青壮。他们都是每家每户的主要劳力,家中田地,都是由他们来cao持打理。随着这些人的大量死伤和逃亡,耕稼失时,耕地多荒芜。加之饥馑,谷价踊贵,北地多州郡斗米涨价到数百钱。 开皇年间,因天子崇尚简朴,反对奢靡贪腐,故而当时吏治还算清明廉洁。但当今天子即位后,一改当时潜邸时所表现的艰苦朴素,反而爱面子,喜排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再加上此时各地官员大多出于世家豪门,他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势力树大根深,朝廷对其监管甚是无力。 因此,官吏之中,十有八九是贪婪残忍之辈。此次东征,他们趁机掠夺百姓、鱼rou一方,导致百姓困穷不堪。 华夏民族的百姓,若是能够住有所居,穿有所衣,食有所粮,他们就是最安分守己的顺民。然而,他们骨子里却不缺乏反抗精神,从秦之陈胜吴广,到汉之黄巾张角,被逼无奈的顺民变成所谓造反之贼的例子数不胜数。 更何况,大隋立国尚短,老一辈人还有很多经历过北齐或是北周两朝,改朝换代对他们而言实在寻常不过;还有南方之地,本就归属大隋不久,他们对大隋的归属感和敬畏感并不深刻。 若是做顺民没了生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那么还怕甚么?干脆反他娘的算了! 于是,各地不断有人揭竿而起,烽火在大隋四处点燃。 他们之中,有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也有从辽东逃亡的大隋将士;更有心怀不轨的豪门世家暗地扶持推出的代表傀儡。 长白山有一不第书生,名曰王薄,自称知世郎,与乡人孟让聚兵反隋。其作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此歌一出,天下传唱,只一年多功夫,王薄所部,竟多达十几万人! 河南有一地,名曰瓦岗寨,有人名曰翟让,与其宗族兄弟,家乡邻里,揭竿而起,自称:反暴隋,行天道,一时间,豫州、徐州等地豪杰牵马持戈景从。 朔州马邑刘武周,本为隋将,却也杀了太守,不服王命,割据自立。 另外,朔方之梁师都,渔阳之高开道,鲁郡之徐圆朗,齐郡之孙金称,曹州之孟海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