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 (第1/2页)

    为“草原边疆公署”和西伯利亚哥萨克司令部驻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俄军被逐到乌拉尔山之后。放弃了这里,那就意味着放弃了南西西伯利亚平原,同时也意味着俄罗斯彻底失去了西伯利亚。

    打掉了这个通往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关锁,中华军的作战目的已经完成了一半,现在十一军还需要做的就是给沙俄狠狠一击,让他们长点记性。

    在得知鄂木斯克俄军不战而退之后王敦连接下了两个命令,一是把骑兵群分为两路,一路追击俄军,另一路越过鄂木斯克继续北上,扫荡沙俄控制区全境;另一个命令就是三十一师转进伊希姆,建立一个牢固的后勤基地。

    这一次蒙古骑兵突击猛进,却是没能追上俄军后撤的尾巴,他们被数万俄国的平民、农奴绊住了马蹄。

    对沙俄恨根深重的蒙古骑兵自然不会讲究什么军纪、军规,杀yin抢掠是免不了的,如此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也不碍什么事,反正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可以了,蒙古人随便他们闹区,只要不去放火烧房子一切都好说。这是事前王敦安排过得。烧了还要建不是?虽然样式别扭,可现在自己不是一切从头来嘛,能省一分力还是省一分的好!

    这一次最先接的还是骑兵第十一师。韩风威一心报仇,如此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他怎会放过。带着手下战力依存的三千人马一溜烟的追了下去。

    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哥克骑兵的俄军在韩风威看来就是一块随意宰割的肥rou借着骑兵高速、快捷的攻击方式,他有信心缠住俄军,以等待主力部队的前来。

    但事实并不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俄军虽然士气低落,可在生死关头他们还是能豁得出去的。中俄两军发生了激烈交火兵中将米洛拉多维奇率领的俄军后卫打的很是顽强,多次击退了韩风威所率骑兵群冲击。同先前的望风而逃不同,这群殿后的俄军非但不逃跑,在骑兵接近时反而端着刺刀转入反冲锋,直至十一师退下。

    米洛拉多维奇,全名米伊尔德烈耶维奇洛拉多维奇,和西线俄军指挥官巴格拉季昂以及总指挥库图佐夫一道都是名帅苏沃洛夫忠实的崇拜者,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学生。但是和倒霉的库图佐夫不同,沙皇压制打击苏沃洛夫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一个无名少将,位低人卑还入不了保罗一世的眼。而巴格拉季昂又出身高贵乃是格鲁吉亚王室家族。他父亲是巴格拉季昂尼亲王,自己也继承了沙俄公爵爵位。保罗、亚历山大两位沙皇,再是清算苏沃洛夫也算不到他的头上。

    而图佐夫那时候已经晋为步兵上将,不但在1787—17911年俄土战争时期声名大噪表现出了一名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的素养。是以坚持信奉苏沃洛夫理念的库图佐夫在保罗一世后期就被解除了军权。亚历山大一世刚上台时也曾拉拢过他,却又因为怀疑他知道保罗一世死亡的真实原因而让他卸甲归田。

    当亚历山大世准备倾力同中华帝国较较劲时。他很清楚自己要派谁去但此重任。库图佐夫。闲赋在家地库图佐夫。他与苏沃洛夫有着相似地命运:他们都曾遭到诬陷。迫害逐;没有战争对。他们被遗忘在偏远地小村庄里当战争阴云密布。沙皇才会想到只有他才能只得信任。

    18011年秋图夫没有携家眷。独自前往乌克兰沃伦省戈罗什卡村那儿一住就是将近一年。实际上这是对他地一次放逐。与世隔绝地库图佐夫在那里日复一日地打发着他那漫长而单调地日子。在给妻子地信中经常谈到他孤独地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地情况。无所作为和经济据使得库图佐夫极为烦恼。第二年。他在给妻子地一封信中流露出郁郁寡欢。悲观失望地情绪:“现在给你寄去一千卢布。今后将尽力而为。直到离开此地为止……每当我看到庄园荒芜败落地景况。无论对工作和改善经营都毫无兴趣。由于绝望。有时真想抛却一切。听凭上帝地摆布。我年纪已大。身体不好。再也挣不下什么产业了。我很怕在晚年落个贫穷~倒地下场。青年时代付

    部心血。遭遇地一切艰险和身上数处创伤。都已付事不堪回首。思想上地苦闷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