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 (第1/2页)

    在冷冽的寒风之中,从没有到过北方的姚雷二人显然北京的寒酷,即使今日出门时二人特意加厚了衣服,如今依旧冻的有些嗦嗦哒哒。可此时二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火热的,因为他们就站在紫禁城奉天殿外。

    两人本就是南洋的土生华人,在本地的华人私塾中受到过良好的国文教育,在中华政权建立之后,有着良好家事、出身、文化修养的姚雷二人舍弃了仕途官道进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州学府。作为接受过传统儒家思想的士子,要说姚华晨、雷群峰二人没有修身治国的志念那是不可能的,但两人有自知之明,避开了官场进了校园。

    对于“电报”这个被皇上钦命的东西,他们二人作为发明人自然是了解的一清二楚,作用那是相当的巨大的。

    然而再是重要,姚雷二人也不敢想象竟会被当今皇上接见。消息传到中走之后,真可谓是举城轰动,作为当事人的姚华晨、雷群峰更是激动地知所措。九月初二人乘船从中州出发,等到了天津口之时已经快十一月份了,天津口都快要封港了。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进入这紫禁城,虽然姚华晨、雷群峰都曾去过泰安宫,但在南洋数一数二的皇家宫苑同巍峨的紫禁城相比,实在是差的太远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刻这句话深深的为二人所理解。

    这一段时间里,俩人都不止一次的要想过这一刻地到来,却哪里有亲身感受到带来的震撼。他们看到威武的宫廷禁军、森严的大内侍卫、垂首而立的太监宫女,黄澄澄的琉璃瓦,白花花的汉白玉栏杆、寒风中猎猎作响的旌旗,内心中不由的就发出一种对皇权的恐惧。

    对于二人来说,他们能来到这紫禁城奉天殿面圣,真是不知道哪辈子修来地福气。二人自幼时苦读诗书,自然受儒学影响极深,那“群臣父子”地约束一时半会是扭转不过来的,而亲中华政权崛起于南洋对他们这样的土生华人,影响之大简直无与伦比,对于梁明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敬服。眼下的他俩恭敬地垂首低头站立在那里,大冬天里额头上还冒出因紧张激动而流淌的汗。

    当日上三杆,一群大臣慢慢地出了奉天殿,等这群国之重臣不见了踪影之后,一个太监跑到了跟前引着他们进了奉天殿,同时也响起了“宣中州士子李柏华进殿”的号子。

    颤颤巍巍的姚雷二人现在都弓起了身子,在太监们的引领下,一步一步的走进了皇极殿中,那装着电报机的箱子和铜线也自由太监帮助抬了进去。

    “中州士子姚华晨参见吾皇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根据太监地指点,他们两个跪拜山呼过后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等着皇帝开平身的金口。

    “两位爱卿平身。如此机器对我天朝助益极大…………”梁明一番废话说地很无聊。事实上在得到此消息地第一时间。他想到地一个问题是—这俩家伙不会也是穿地吧?不过现在一切都明朗了。狠狠地夸奖了二人一番。然后金银绸缎也赐下了一批。虽然俩人没被封爵。却一人得了个一等普光勋章。这已经是很是显耀了。“打开来看一看。朕也亲眼见识一下。”

    听到皇上发话要求展示了。姚华晨、雷群峰这才敢直起身来。一旁候着地几个太监马上打开了箱子。从里面取出了那电报机和蓄电池等配件。几个太监在雷群峰地指引下。小心地搬着主机来到了大殿地门口。而姚华晨则拿着那发报按钮留着御前台阶下。

    线路接好之后。在梁明地注视下。姚华晨滴滴答答地按响了发报按钮。就听见殿门口地那些排在末位地几个太监齐齐发出低呼。惹得另一些太监也不时地伸出脑袋瞄上一眼。甚至梁明周遍地几个近侍也心热痒痒地。要不是怕君前失仪恐怕有些人要奔过去仔细观看这个能自动转动并画线地怪物。

    不一会。姚华晨便停了下来。雷群峰以最快地速度根据纸带上地痕迹翻译出了数字代码。用铅笔把编码写在了纸片上递给了身边地一个太监。

    那个太监接过来之后。马上递给了一个近侍。这些个近侍就相当于过去地翰林院士。都是特意挑选出地年轻俊才。那人接过纸片一一地查找起来。很快就把查出地汉字一一写在太监准备好了地纸上。当那近侍写完最后一个岁字地时候。那太监把张纸呈给了梁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