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第2/2页)
四角山川险这地者常易;而在从乱到治、从分趋合的阶段,只有走出四角争中原者才有机会争天下。若仍固守一隅, 摆脱偏霸局面。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 进取天下,中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就本身的地理形势而言,中原地区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四个区域: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 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洛阳城即位于其中。山脉环绕■形成险阻;河流上下周流,可与外部联系。洛阳周围的关隘大都是依三川河谷地山川险阻而立:潼关拒其西,扼■函之;虎牢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地通道;伊阙■洛阳龙门■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孟津阻其北,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临汝西■制经由汝河河谷的往来通道、辕关■巩义西南■制由颍河方向来的通道。三川河谷为东西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东西关系中地位尤其重要。立都关中,往往藉三川河谷以衔接东西。 南阳盆地像是关中、汉中、湖北与中原四者之间的一个旋转门■四面都可进入,四面都可出击。从全局的角度看,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襄阳和南阳分处于盆地的南北两端,这两座重镇的形成代表了南北双方在这片地域内利害关系的对峙和胶着。南北对峙时■南北双方往往各据襄阳和南阳而分享南阳盆地。在东西之争中,无论是入攻关中■还是自关中东出,南阳盆地都是一片富有吸引力地地域。河南东南都可以凭恃的地理条件主要是淮河及其支流。在黄河与大别山之间,自北向南依次有汴河、涡河、颍河、汝河及淮河上游主干等河流成扇形展开。这些河流的源头都深达中原腹地,下流汇入淮河,因而成为中原与东南之间地主要交通线路。南北相争■这些河流每为双方战守之资,由中原趋江淮而临东南■由东南出江淮而图中原,都可藉这些河流为运输线。自中原南逼江淮■由汴、泗二水南下,可趋泗口■略淮东方向;由涡、颍二水南下,可趋涡口、颍口,略淮南方向。此外,这片地域南倚大别山,扼武胜、平靖、黄■三关,屏护着中原的南侧翼。
河内地区处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北倚山,南阻河。山地关隘为往来孔道,黄河渡口为南北津要。太行八■中第一■■关■今济源市西北■为山西西南部与河内之间往来必经之路;太行第二■即秦汉时地太行道,上有天井关,关南即太行山之羊肠坂道,为山西上党与河内之间的咽喉。河内与洛阳之间的主要通道则为黄河孟津渡口。河内地区在山西与河南之间、在关中与河北之间都是往来的要冲。在河内与山西之间,太行关隘是是攻守的要点;在河内与河南之间,孟津是攻守的要点。河内地区在东、西部之间与是往来要冲。从河内入■关、经蒲津可趋关中;从河内循太行山东进,可趋河北。 在整个棋盘型地地理格局中,如果说中原是其中央腹地的话,那么,洛阳则是这个围棋盘上地天元。洛阳虽号为四方之中,其形势之间却在外围。所谓洛阳的外围,可从几个层次去说,第一个层次是三川河谷地外围诸险要,如成皋■■阳东北■■函、孟津、龙门等;第二个层次即为河南的四境,即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再加上三川河谷西北崤函之险,这些地域是中原与其外围四方的联系通道;若将视野再放大些,则其外围可延及关中、河北、东南及荆襄等大的战略要地。洛阳便处在这几层外围的包围之中。中原的位置和地理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原攻守形势的特点。攻取洛阳,进取中原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层层递进;中原防守的经营则是一种以洛阳为中心、由内向外的层层辐射。 至于在一种大型对抗如东西之争和南北对峙中,中原必定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东西相争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轴线作为双方争夺的前沿地带;南北对峙则必有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作为双方对抗的前沿地带;东西之争的蹭轴线大致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南北对峙的中间轴线是淮河至汉水上游一线。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是东西之争的中间轴线与南北之争的中间轴线的交汇地带。因此,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对峙,中原都必定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