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五十五章 登基称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五章 登基称帝 (第2/2页)

郑重的将朝板塞进了腰带里,百官三跪。这时候捧宝官名也就是捧玉玺的人,打开盒子取出玉宝转授梵伟。

    梵伟捧着玉玺,叫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然后尚宝卿受宝,收入盒内。曹振镛官唱:“就位,拜,平身”,百官按他的指引拜、平身。

    曹振镛再唱:“复位”,黄钺引着梵伟自西复归原位。接下去就是曹振镛的生意了,那是唱了再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一直到“卷班”,折腾了大半个时辰,百官这才退下,他们算是完事了。

    梁明刚刚喘了一口气,还没歇上片刻这边地又来了,带领仪仗去祭祀太庙,梁明要追尊自己四代考、妣册宝,告祀社稷。正式向天下宣告自己登基了。

    然后梁明就好生地歇了一阵子,回到了奉先殿,百官们纷纷上表称贺新皇登基。梁明心中也是暗爽不已,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然后梵伟领着百官各就位。

    梁明穿冕服升御座,乐队奏乐。尚宝卿捧着玉玺将它轻轻置于案上。下面地拱卫司挥着长鞭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站好。奏乐再次响起。然后百官们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等大臣们都行完礼后。遣官宣布皇上册立正妻柴氏为皇后。年号元武。明年就是元武元年。

    梁明再一次从心头暗骂李善长,老东西,怪不得朱元璋到最后还不饶你,就凭他编地这个,梁明都想拔他的皮。跟个提线木偶似地,摆回来,弄过去,小两个时辰了,就没闲着过。“狗日的,不是个好玩意!”

    因为几个子女都在中州,所以这分封就免了。登基大典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大宴群臣,梁明高坐在宝座上,看着下面其乐融融的场面心中好笑不已。如果在一个月前,曹文埴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父子会在天字第一号逆贼坐下把酒言欢。但他现在是中华朝第一任北京府府尹,也是满清王朝第一号的从逆,听说他们父子已经被乾隆老儿记录进了,还有就是。

    对此梁明是一笑了之,因为他相信这样的佞臣、贰臣会越来越多。因为自从京津易主之后,满清王朝的威信大丧,虽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梁明却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这股力量。

    20天前,也就是攻占北京的第五天,柴坤带着北洋舰队主力南下回到了他阔别十二年的故乡。首先到了东流口,王石和王大娘墓上的花果已经枯成了一坨,大军沿海杀来的时候,梁明、柴坤等一些大秋岛的老人前来拜祭过。

    在这停了半日,杀气满胸的柴坤将北洋舰队分成了三路,一路直捣胶州水师,一路去打登州水师,剩下的就随他到了文登。

    靠着一千陆战队和强大的北洋舰队,柴坤三天内横扫了登州。一个个宣传队走遍了登州的城里乡间,对于他们口中所说的“打进了紫禁城”老百姓普遍抱着怀疑态度,登州、莱州的官员也死命的召集民壮扼守城池。但是过了七八天,当柴坤带人进攻日照时,他惊奇的看到日照知府葛斌竟然开城投降了。一问他才知道,北京失陷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山东官场。按照满清律法,失土者死。葛斌跑也是个死,拼命他也是个死,反倒不如降了。

    柴坤察觉到这股慌乱,他知道这是满清官员心里依赖破灭后的表现,如果缓了段时间,当这些个官员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们依旧会惯性的选择满清。但这个时候,要是他们还要面临强大的武力威胁,那么动摇的心神很肯能选择屈服,选择活下去,而不是死去。所以,柴坤没有前来参加梁明的登基大典,在已经打下了半个山东了。用他的话说,那就是闻风而降。

    梁明接到柴坤送上的折子后,心中是一阵窃喜,看来自己的“狠心”是很有效果的。

    ps:注1----圜(yu:n丘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层圆形围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18块,依次往外每圈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