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 (第1/2页)
津南大捷之后中华军马不停蹄,呈一路横扫之势,前后两日先后攻占静海、永清、东安、武清、香河等县,大军直指通州。 自津南大败后,和也敢回北京,拖着虚弱不堪的庆成,带着陆续汇集来的两万败兵一路退到了通州。没办法,如此的大败,简直是动摇一国之根基,和心里很清楚,这个节骨眼上会北京肯定讨不了好。 乾隆是宠信自己,但比起爱新觉罗氏的天下来,自己就是可有可无了。自己在朝中的人缘和心里也清楚,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刘墉、王杰等人是不会放过的,只要现在朝中大臣一致发难,为了稳定朝局,同时也是给天下一个交代,这替罪羊就自己顶上了。到时候,能不能逃过一死也是两说? 到通州的路上,和想了想,这难题没法子解,那干脆自己就不会去了。好歹现在手里还握了两万兵,这个时候兵权可比什么都靠得住啊! 拿定了注意,和马上写了两道折子派人呈上了北京。一道是公开的,里面说的天花乱坠,意思只有一个----奴才和要死守通州,不回去了。 另一道是密奏,只能乾隆老头一个人看,至于里面说的什么外人不知道。有几个贴身奴婢见到,白发怅然的乾隆看罢竟是两眼通红…… 别说乾隆眼睛红了,他就是掉金珠子了,对局势而言他还是没个屁用,这个时候要有兵才行。可是为了津南一战整个京城周边的驻军、绿营可战之兵都抽了个一干二净,北京城里边除了大内侍卫,剩下的就是八旗兵,还都是些烂泥巴糊不上墙的货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但是紫禁城内还没传出动静来,是走?是留?还是要看里面的那条真龙。 可你不管怎么说,这两天北京城内是乱糟糟的。每天都有往外跑的富商、百姓,还有不少的官宦家眷。当然了,更多的还在观望,一看紫禁城内的打算,二看通州那边地战局。 从甲申之变开始。爱新觉罗氏已经在紫禁城住了144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这等的盛世华年怎么就出了翻天之危局呢? 想不清楚,道不明白。但人家确确实实已经打上门来了。这个可是谁也改变不了,也抹杀不去的。 该怎么办呢? 全北京地目光都在注视着紫禁城。 然而。在高高地皇威之下。偌大地北京城却一直活动者一群见不得光地人。 什刹海。广化寺。 “广海法师。和已经在做打算了。他前晚深夜使人传信到了府上。交给了冯氏。从昨儿起。冯氏、吴卿怜和刘全。还有那老太监呼图就一直在忙活个不停。虽然府里面还没见动静。可他们已经从在“四大恒”取出了不少地东西。还有就是京师和府名下地十七家银铺、三十三家当铺。全都起了个干净。现在都是个空壳。他们已经遣了一批心腹押解着出了北京城。”胡广言指着广海手中地纸条说道。“都在上面记得呢。大师快点传过去是了。” “我估摸着这五批货是运往四川地。他弟弟和琳现在不是四川地总督嘛!”胡广言看地挺准地。他感觉得到这两天和府有点不对味。 广海今年不到五十岁,在广化寺他是属于挂单的游僧。但他有个好师兄,广化寺地主持广殊法师是他的同门师兄。自从广殊法师被上任主持请来接任后。广海也就跟了来。所以,他本人属于是自由之身。平日里出出进进也没人怀疑。 “胡施主尽可放心,贫僧这就前去。” 四五月份的北京城,那风沙是扯地连天的。若是放在梁明的眼中,这已经是有点后世北京沙尘暴地趋势了。 镖局,这是个大伙很常见的字眼。武侠小说里面跑龙套的多半有这个,最出名的自然是里林家的福威镖局。 但是在历史上,真正敢走镖保货的那都是世上一等一的高手。每一个叫得起名号的镖局,其本身都有一个威名远扬地“总镖头”坐镇。 在明代地时候镖局被称做“镖行”,而且写法是“标行”,到了清朝才改作“镖局”。至于为什么?这个不清楚。但你要是翻一下资料,“镖”字可是有一整套的说法地。 有说是刀鞘上装饰的嵌铜花纹,有说是“刀锋”,更多地说法是“暗器”。拇指按定四指虚托,仰手打出的叫“阳手镖”,俯手打出的叫“阴手镖”,肘下打出的叫“回手镖”,还有什么“接镖还镖”之类的名堂。“镖”不是一种吉祥物,是武器。但成立“镖局”,保护商人财物安全押运,这个“镖”就失去了原来暗器伤人的味道了。 镖局鼻祖究竟是谁?为什么后来叫“镖局”而不叫“标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