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 (第2/2页)

三品,住在八旗印房前面的大四合院内。平时衣着为兰色战袍,头顶帽有兰顶、红顶或红花顶,主要依据平时征战地胜绩而定。这人头顶红花,那肯定是平定大小金川时地悍将。只是庆成原是在东北任职,今年才调任了直隶,平日里也躲在古北口,这人实在是认不的。

    “逆匪漂洋万里而来,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抑或是物质肯定会有相当大地折损。一路坐上几个月的船,是人都要憋出病来,而且通过百姓口中还得知,逆匪竟然还运来了大批马匹,这些体力、身心地煎熬,不是一两天内就可以弥补的。”看了看坐下听得入神的诸将,庆成接着说道:“正如先前中堂大人所言,逆匪远道而来人员肯定不会太多,他若是一登岸就全力进攻,虽然能达到势若破竹之态,可一是部队得不到良好的恢复,二是战线要拉长。我军集结完毕至少要五天时间,而五天的时间他们就能打到通州。从大沽口到通州,二百多里,一路沿途分守,其兵力更加削弱。是以,他们才会蹲守塘沽,等我大军前来。”

    “一战定胜负!”一个穿着白色铠甲的将领惊讶道,“逆匪好大的胆子呀!”

    “区区不足三万人马,竟敢如此狂妄……”

    “狂妄自大,杀之……”

    “铁骑之下,踏成rou泥。”

    厅堂满清诸将一片叫嚣声中,和轻轻的咳了两下,喧闹的厅堂顿时间安静了下来。满意的点了点头,再向庆成示意了一下,毕竟刚才人家才捧了他一把,而且又是全军的统帅,怎么的也要给点儿面子。

    “诸位将军可知此战之意义?”和瞄着眼扫了一遍在座的众将,呵笑道:“此战意义非凡,绝不是一场轻飘飘的对战。”

    “假如天津卫一战败北之后,我们还可以于通州一带重整旗鼓。调集直隶、山东、河南等诸省大军前来勤王,甚至是盛京、热河的驻军,只要守住通州一线,反败为胜也不在话下。”

    “可是诸位,想过没想过,假如天津卫这一战我军真的败了,那影响会使什么样的?”和脸色没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穆之气。“众位将军,此战我京津步骑大军十三万之众对战逆匪三万,兵力悬殊若此,如果还败了,这说明什么?”

    “在老百姓看来,这甚至是代表着天意。那些个愚民,他们不会去理会什么枪炮之类的,他们看的仅仅是人数。再说了,枪炮我们也有,从东北运来的枪炮,这一战全补充给火器营了。连上原有的火炮,一百六七十门,浩浩荡荡的出了安定门,全北京的爷们都看见了。”

    “此战若败,先不说北京城是否守得住。单说以后,百姓心中就会把逆匪与我大清相提并论。逆匪气焰大涨,在天下百姓心间……,在三万万汉人的心间……,他们就会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我大清之根基……”和站起身来,抱拳深深一躬,“诸位将军,我朝国运就拜托诸位了。”

    “中堂大人可向皇上奏明,此战我全军将士必效死争先,奋勇向前,破敌于天津卫,宣我大清天威。”庆成连忙扶起和,神情很是激动,“如有半点闪失,我庆成粉身碎骨以报君恩。”

    “呵呵,军门言重了,言重了。我步骑十三万,岂会败于区区三万不到的贼匪。”向十多个将军抱拳绕了一周,和说道:“和某人,在这预祝我军旗开得胜,一战覆贼。”

    再次商讨战局时,才、庆成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他拟定了一个有相当大的风险的作战策略----全军前行三十里,部属于津南咸水沽、芦北口、八里台这个三角地带,坐等中华军前来。

    这个策略实施的唯一可能,就是中华军真如他们刚才所讲的那样----一战定胜负。

    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确保中华军倾师前来。而不是,趁满清大军空悬于外顺海河北直捣天津卫,绕道回击清军。

    这个风险冒的太大了,好在有了先前和的话垫底,大部都保持了沉默。不然的话,肯定是群起反对。

    和有点虚了,“庆军门,这风险也太大了点吧!万一逆匪沿海河北进军,那天津卫岂不是白白的拱手相让。”

    “中堂大人所言有理啊!津西河道众多,骑兵行动不便,若果逆匪避实击虚,那天津危矣!”

    “大帅……”

    “还望大帅三思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