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兵发尤溪 (第2/2页)
溪。如此一来。杨振国部兵进辣子口。进占汤川。收缴清军粮秣。然后两面夹击迫使白岩山清兵纳降。 那么这样一来。即使江西地援军到来。忠勇军也可以凭借尤溪、永安两地与之抗衡。等到南部召集地新兵前来。加上不远千里运来地大炮。忠勇军甚至还有正面一搏之力。 但是就当前来讲。忠勇军依为泰山地大炮一个月内是赶不到地。而江西地清军最多半个月就会放马杀来。 “难啊。”杨振国头疼地拍了拍脑门。福康安领兵在外。这批清军起码不会低于五千人。足够威胁忠勇军地后防线了。打不下福康安部。忠勇军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地进攻辣子口。攻不下辣子口。那就意味着尤溪一线攻势地失败。清兵大举反攻之时。忠勇军就只能退到无险可守地大田。面对清军地大队人马还有分出一部分去守卫永安。那就是千钧一发地危局啊! 杨振国想到了部队转进时坐地那些四轮马车。那些马车多是来自各部地辎重营。平时地作用仅仅是运送物质。战时则是步兵快速挺进地一大利器。他知道这些马车都是为整编师准备地。之所以轮到忠勇军也是为了节省时间破例而为。他手底下也有一些。可惜数量不多。不然地话…… “尤溪县城福康安可以不在乎。但咱们却是一定要拿下地。毕竟是个县城。怎么说也可作为一个防御点。”张烈看不透福康安地企图。但他觉地也没必要去想那么多。先占了尤溪便是。福康安任他谋略再高。兵力这一块就是他地弱点。只要自己防守谨慎。不出大错。他又能拿自己怎么着?
杨振国想了想也是,看不透彻白咱谨慎点就是,若是自己能把福康安的布局看的一清二楚,那他还是当朝的头号名将福康安吗?自己才打了几天的仗,能跟人家比么?抬眼看了看王作,两人眼神一对不约而同的点了下头。 既然意见一致,杨振国也拖拉,当即点将道:“张烈。” “在。” “率本部两千人马汇入界面大营,归王将军指挥。”“是。” “王作。”加上张烈的两千兵马王作麾下已经人数过万了,虽然里面有一半的新兵,但无可否认王作的才能很受军部的赏识。同样,杨振国对他也格外的信任。 “在。” “你率部经台溪直插辣子口,攻防之间务必小心。” “是。”王作眼中透出了一丝兴奋,辣子口…… “余下各部,整顿兵马,明日清早兵发尤溪。” “是。” 尤溪是福建省中部的一个山区大县,素有“闽中明珠”之称。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众所周知的朱熹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姑且不说朱熹这个人如何吧,到底还是个名传千古的人物,就在这提上两句。 尤溪县衙。 泉州参将明朗来回不停的踱着小碎步,他很郁闷。想当年六万大军千帆竞渡是何等的气派,可斗转星移战局莫测竟落得如此惨败。好不容易从澎湖捡回一条命来,本以为可以安稳几天,谁知道这些逆匪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台湾杀到了福州,一路上来接连大胜。堂堂的参将之尊朝不保夕,落差之大让他感到无比郁闷。 想到这里,明朗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一会而恨自己没眼光头,竟看不出尤溪乃是万分危急之地;一会儿又担惊受怕,若县城危机,自己该如何是好?又想起福康安军法森严,此番若灰头土脸地回去,还不知道会遭受怎样的处罚?想到这里,明朗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感到背脊一片发凉。 眼看天色逐渐发亮,逆匪大军攻城在即,可他却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之策,只能被动地分散兵力,四面防御。即便他再不通军事,也知道这样的消极防御绝非长久之计,只怕要不了多久,城中的将士便会士气低落,那时就再也难以抵挡逆匪的进攻了。 士气! 明朗突然恨恨地想到,此时此刻的清军,急切地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来扭转眼前不利的局面!只要士气上来了,自己麾下仍有两千老军,怎么说也撑得过今天去。想到这里,明朗的眸子逐渐亮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