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外行看热闹 (第2/2页)
恩贝,表情慌乱又无辜。 果然是惹人怜惜的美人儿。 朴恩贝露出端庄矜持的微笑:“嗯,我也觉得他们很棒。动作很流畅,很厉害的样子。” “哈哈哈,”中年男子笑了起来,招手,随即一位秘书无声无息地出现,恭敬地弯下腰听从指示。 “给这个队伍投票。去。” 秘书一鞠躬,退下去了。 阿西娅露出开心的表情。 中年男人也笑起来,拉住阿西娅的手:“这样就开心了?啧啧,真是尤物啊……” 朴恩贝垂下眼,不该看的不看。 古书画修复,是个磨工夫的手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个涉猎面很广的交叉学科,需要历史、考古、生物、物理、化学、艺术、纸张等相关的重要专业加入进来,互相协作、渗透。 文物修复师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师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次修复都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文物的修复全过程及前后状况。修复一件文物,他们常常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古书画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经过历史变迁,岁月洗礼,沉睡千年的文物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光鲜,而如何让陈旧的文物苏醒过来,原貌呈现世人面前,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这要求修复者不但是一个工匠,还要是一个懂得书画的行家。 据悉,中国目前各等级的技术成熟的文物修复专家并不多,以每人每月修复1件文物计算,仅修复现有的2000万件破损文物,至少也需要2000年时间。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我国古书画修复装裱技术岌岌可危。
可是运用全息技术,每一样作品即使被限制了再短的时间,也能按时修复完成。 这是国内的现状迫使不能放弃全息修复,必须学习全息修复。中国的历史如此之悠久,文明如此之璀璨,如果掩埋在历史的风尘中,该多么令人遗憾啊。 林海南无法表达自己每次在修复文物时的心情,但周围的人,对他的状态却是看在眼里。身上有着淡淡的光晕,那是林海南的独特的气场。 “你看,多像啊……” 某一间贵宾室里,程鹏举和冯千山正看着故宫代表队。 虽然知道程鹏举感慨的是什么,但是冯千山没有说话。 他现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就像冯剑飞时隔多年后再见到林海南,并且被他和林峰的相似所惊艳一样。冯千山也被迫拉进了陈年的回忆里。 那边冯千山自顾自地回忆,这边故宫代表队依旧是有条不紊地修复着《西山爽气图》。 “砑石……” “川蜡……” “马蹄刀。” “我来补色。改一下光线,自然光。” “这边怎么样?我怎么觉得不太对。” “我看看。”走向优米,看见了优米所指的地方,林海南心中了然。“你别看这茅屋草舍结构准确,细致中透着洒脱,其实是张宏信手而来的。” 林海南闭上眼睛构想,十分钟后,才修补完毕。展现了画本来的风貌。 “差不多了吧?”林海南询问其他三人,冯剑飞,优米和徐劲都点点头。 《西山爽气图》大概也用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进行了修复,看到林海南等人一幅大功告成的样子,冯千山有些感慨:“这就结束了?要是以前,这样的画要两三个月……” “是啊。”程鹏举附和道:“所以时代变得太快了。可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不是吗?” 冯千山看了程鹏举一眼,点点头,也不再言语。 故宫代表队则彻底大功告成。 “觉白云穿树翠峰漾波,颖下凉气飒飒袭人”。 只见图中林峦村居,溪水板桥,丘壑幽深,其中有老者曳杖于桥,静赏美景。视野开阔幽远,茅屋草舍信手而成,结构准确,细致中透着洒脱。纵观全图意境爽朗,气韵清疏,笔墨秀润,峰峦情深,得山神之气。整个画面构图丰满,构思巧妙,笔墨相兼,情境相合。丘壑幽深中尽显恢宏之气势,但又充满了许多细节趣味。画家如实地观察和传达物象,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目光在画面上能够沿着起伏的山峰、丘陵,一直深入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其间树木茂密,山石嶙峋,冈峦出没,丛树掩映中屋舍隐现,一派安逸清爽之气。谓为明末山水画之极品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