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出发 (第2/2页)
多年的敦煌遗书。” 对于湿婆之眼,众人都不清楚,但是敦煌遗书,确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心头的遗憾。敦煌文物的发现,是我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不幸的是,敦煌文物发现于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的时代,许多文物被帝、国、主、义国家的所谓“学者”、“考察团”劫去,部分为国内官僚地主及私人收藏,造成了我国文化事业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在各国的考察、探险中,以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本大谷光瑞考察团、俄人鄂登堡和美国人华尔纳对敦煌遗书、文物的盗劫、破坏最为严重,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的损失也最大。但是,敦煌是丝绸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文物是整个丝路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寻回,至少是拿回拓本,对敦煌学的意义也极其重大。 办公室安静异常,没有人说话,过了一会儿,程鹏举才打破平静:“大赛距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冯剑飞将星际开发集团发来的邀请函和双方的邮件交流内容的影印件递给程鹏举:“下个礼拜。从北京出发,飞埃及罗马,在罗马停留一天,由星际开发集团的人带领我们进入绿洲开发区。” “好。时间还算充沛,大家抓紧做好准备,一定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是!” 从办公室出来。几人就地分了手,约了五天后再聚。 林海南直接回了林宅。过段时间会离开北京,林家宅子又会空上一段时间,林海南打算好好布置一下安全措施,他可不希望再回国时,又在衣柜里发现一个箱子。
买了晚饭,走进世通胡同,林家黑漆漆的,林海南打开灯,照亮了客厅和小院。光暖暖的,一下子就驱散了黑暗。 林海南想到多年前听到的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从十八岁那年起,一直到现在,这几年奔波着,却全无实感。苍山被雪,明烛天南。纵然林海南尚未佩妥剑,但出门已是江湖。 但林海南依旧相当感激,感激父母给了他勇气,去接受那些他无法改变的事,也给了他力量,去改变那些他能改变的事。 但终究,这江湖之大,深深浅浅,不可丈量;人世之繁复,起起伏伏,不可深究。 多年不回来这个林家的小院,几天前到了北京之后也一直在外奔波,除了第一天晚上,林海南都不曾好好看过这个小院。 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小院里现在颓败的杏树是他mama王秀竹怀孕那年父亲种下的,十八岁那年树已经比他高了,而今却颓败了;大门原本有个门槛的,可是他绊倒后磕掉了一颗牙,父亲便把门槛除去了,可母亲进门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抬脚;工具间里有很多工具,父亲有时候做木工,有时候做小彩陶,以前他和冯剑飞一人做了一个四不像;还有他卧室的窗户,窗沿给踩掉了一块漆,那是他高二时总溜去网吧,半夜才回来…… 回忆总是慢慢的。将一张全家福挂在客厅的墙上,林海南看着电视吃了晚饭,打算晚饭后在家里溜达溜达,就像儿时的探险游戏一样。 林家有个小院,院子里有棵死树,院子右边是工具房,不足三平米。正厅连着厨房,一楼有个储物间,被改成了书房,二楼是父母的房间,林海南的房间和一间很小的客房。 父母的房间和他自己的房间都不大,一眼就翻完了,那间客房也没有什么东西。倒是书房和工具房,成了林海南的重点目标。 当时离开北京,很多东西都拿走了,但有的至今留存着,有一些书籍和笔记被散乱地扔在地上。林海南将东西整理了整理,都是些书籍和资料,整理后依旧放回书架上,想到母亲的书房,林海南依样画葫芦在书架上找了起来。出乎意料的,书架最底下的一层,底板与底板之间,是空的。 本来底层放了非常多杂物,甚至有木板,纸片,油漆罐,还有不知道的什么东西,看起来又脏又乱,如果不是房子的主人想要清扫整理,任何人都不会想要挪动这些杂物的。而偏偏,林海南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人。 这一切的布置并不给林海南恐惧感,不论是衣柜里的工具箱,还是眼前书柜的隔板,所有布置的前提,都是布置者和发现者都十分熟悉这个房子才行。林海南甚至有种错觉,布置这些的人就是父亲林峰。所以,才在发现屋子的异样之后也没有避之不及。 隔板之下的空间很小,只放了几张纸--1998年撒哈拉大沙漠一期考察队成员信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