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钱塘定计【八章】7 (第2/2页)
是辛兴宗更大的好处。辛兴宗本人虽然接触不多,还难以判断人品,但在宋庭这个大染缸里泡过多年的人还是往不怎么样方面考虑为好。 梁方平力挺自己出来做征讨方腊的主管,那是要来来取军事资本来的。辛兴宗就不是么?虽然他来这江南之地不是他自己所能掌握的,但是到了这里他这个武官真正想的大概就也同样是扬名立功、加官进爵。 什么功劳足以吸引人呢,雷三郎为他和他的西北禁军画了一个大大的馅饼。 在这整个宋朝,绿林闹暴动,啸聚山林的情况多了,但这次方腊却何以受到了如此震动?实乃敢于造反的人不少,但是像方腊这样攻城略地占据州府的情况太少了,更为让朝廷难以忍受的是方腊还在举旗不久就封国称帝,公然挑战赵宋至高无上的皇权。赵佶再是沉迷书画、美色等,多么不愿意理会政事,这次也没有能在东京金銮殿沉得住气的闲心了。 之所以要举国之力对付方腊,连北边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旷世功勋都要停下了,原因就在于此,攘外必先安内么。 对付方腊什么才叫胜利呢?不外乎两条:一是剿灭贼寇,将方腊上下一干“皇帝、重臣”等一网打尽;二是,收复被暴军占领的两浙失地,恢复赵宋朝廷对江南的统治。 可以说这两项相辅相成,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二项的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占领收复方腊伪都杭州,这无疑是刚刚开始的南路讨剿大军最为有重大影响的胜利。 拿下杭州,就相当于稳定了江南局势,东京天子必然是欣慰无比。这样的首功一件,你说是重要不重要?雷三郎是这样开始打动那位西北禁军的副都统制的。 他很人性化的为这位武官分析道,方腊虽然前一段时间很是得势,但我相信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们是难以持久的,南路讨剿大军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说实话,你辛将军也知道,最大的功劳一定要算到皇上英明、朝廷大员蔡太师、童枢密指挥得力身上,具体南路大军中也要先把梁指挥使放到前面。这是老规矩了,你在外征战多年想也清楚,但你等冲锋陷阵的武官如何在万千大军中鹤立鸡群让人刮目相看就更重要了,这中间有诀窍。
引起了兴趣以后,他痛快的继续解释。要想人前显盛、傲里夺尊那就必须要有值得称道的亮点,抓获方腊当然最好,但那不是一日之功;眼前最明显的就是在这战争之初,袭破方腊伪首都。这是标志着全局胜利的开端,首功是最能然人记住的。从这以后你辛将军不但在西北禁军中风光无比,就是在朝廷中成了红人也未尝不可期。 辛兴宗那故作平静下的神态中,已经能看出那种贪婪。雷三郎趁热打铁为他解除了两个顾虑: 第一,袭破杭州,向东京传出捷报这是最重要的,至于能不能再敌军数万大军环伺下保住杭州则大可不必担忧。这方面自有梁指挥使来运作,方腊并不在杭州城里,咱大军自然也不会只占了杭州就停滞不前,这个对也不对? 第二,军功对我雷某人和华盛天道并无意义,这个我想你应该能明白我们是不会与你抢这第一功的。我雷某人所属不过十八天道卫而已,哪比得上你两万大军来的硬气,再说偷袭候潮门的水军那是明州的属下,咱岂能把那军功让给外人? 如果事情顺利,皇天保佑前面打开的候潮门,我自有办法让你数千军兵通过水门进入城中,接下来的事情就得仰仗你辛将军的虎威了。说实在的,在我雷某人看来这个杭州宁海城地形复杂、漏洞甚多,并不是做为守御的好去处。当初方腊数万人攻破此城几乎可说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明证。对付被迷惑的暴民,帮助明州水军打开城门我天道自有办法,剩下的就看你辛将军有没有这个胆量、你西北铁骑有没有这个能力对付城内敌军的主力了。 话说到这份上,辛兴宗早已沉不住气了。先奉承了一番雷圣使和梁指挥使的好话,接着毫不客气的表示对付城中暴民绝无问题。虽然方腊伪都号称有十万兵马,其实主力都被方腊、方七佛带领去了南北两路,现在城中充其量不过有五六万人,能征惯战之师更少。属下这一万五千西北禁军久经沙场,就是直接对上方腊、方七佛的主力也一样可以战而胜之。 话说的豪气干云,实际是十分看重了这近在咫尺的功勋。他并没有提那被调剂过来的六千京城禁军,明显是看不上的,同时也就是说这次的功劳基本上要他独吞。 雷三郎看出了他的用意,也不捅破,此事就让他们将来再去争吧。 鼓动的任务是完成了,西北禁军能不能像辛兴宗说的那样有战斗力还需要检验,同时方腊的城中力量到底如何也需要观察。他们就是斗的两败俱伤也不关他的大计,或许还可以浑水摸鱼呢。 现在的事情该看自己的了,大军远途奔袭利在速战速决,在城下打成僵持状态就成了蚀本儿的买卖了。此次绕到敌后奔袭杭州的妙计能否成功,这还要看他们的水路先遣队伍。 水路偷袭候潮门,这是整个战事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