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喜 (第2/2页)
孙选的只是一般民家,不过中家,还远在左冯翊,归省都不易!” 因此,这会儿,听到张贺主动提及少子的婚事,张安世真的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张安世对兄长还是了解的——张贺既然主动在他面前提了这事,也就是让他们作主的意思了! 见张安世喜形于色,张贺倒是笑了:“弟妇已有忧言?” 张安世也没有隐瞒,点了点头,笑道:“妇人之见,却是慈母之心……” ——不好苛责啊! 张贺也点头:“汝今日之封,必可为彭祖觅得良配,我……力有不逮……却不会委屈彭祖。” ——尽管张安世所食封户不算多,才一千户,不过,杨敞因为迁为丞相而受封的安平侯也不过七百户。 ——相较之下,张安世、张家都更有理由欣喜,不是吗? ——当然,户数不是最重要的。霍光的博陆侯也不过二千三百五十户。但是,张安世是与杨敞同日封侯的,这个户数的差别就有意义了。 ——就好像始元二年正月壬寅,霍光与上官桀同日因同一功劳封侯,上官桀受封二千三百户。 ——仅仅五十户而已,区别的却是两人的主次地位! 对于张家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张安世来说,这一次在封户上的差别无疑是霍光再一次确认他的地位。 ——张安世就是再豁达,涉及权位,他也不可能不在乎。 ——他不是神仙,离不开俗世,权位可以保证他与他在乎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
——不说有权有势不代表幸福,没有权位,就意味着,只能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幸福?! ——反正,张安世不在乎那种幸福! 张贺话中所指的意思也正是这个。 ——如今,张安世为子娶妇,与张安世的兄长为子取妇,完全是两个意义了! 即使张彭祖自己不在意,张贺也不可能让为己后者受这样不必要的委屈。 ——只要是张安世夫妇出面就行了。 ——本来嘛!为人后也不是断绝本亲,只是因为国也罢,家也罢,都不可有并尊之事,才需要在礼法上降服一等丧。 ——张贺又不是没有儿子,只是独子早逝,为了家人日后的生活,才决定以弟子为子的。 ——毕竟,他还有妻,有子妇,已适人的女孙更需要外家的维护…… 只要想明白为了置后,也就不难做出选择了。 ——张彭祖过得越好,对他的家人越好! ——至于他身后的血食祭祀……却是不必担心的。 ——哪怕不以张彭祖为后,张家的祭荐中总是有他的一份的! 不过,张贺越是这样洒脱,张安世越是不好意思,兴奋之后,便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对张贺道:“此事自有内子与长嫂cao心,吾等只需醮子而已……” 张贺也明白这个弟弟的想法,并没有多坚持,只是点了点头。一时之间,两人都沉默了下来。半晌张贺才叹息着道:“虽为汝喜,然此封……吾亦有忧……” 张贺也不是不知道世事的无知之辈。 ——这一次的封赏固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张安世在霍光一系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但是,也的确有些过了! ——毕竟,张安世并没有拿得出的功劳,那份诏书……实在是极其地不合理! ——如果“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就能因为“亲亲任贤”能堂而皇之地封侯,那么,大汉的列侯早就不值钱了! ——至于“十有三年,咸以康宁”……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张贺实在有些担心了。 ——他这个弟弟不会牵扯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吗…… 张安世笑了笑,正要解释,就听到外面一阵喧闹的动静,随即便是一个耳熟的声音响起。 “吾君……尚冠里宅报喜!” 注:张安世初封的户数没有记录,但是,杨敞初封是七百户,后来益封是三千五百户,一共是四千二百户,但是,汉书的中,杨家传承到最后的封户数是五千五百四十七户,多一千三百四十七户。张安世后来益封是一万六百户,中张家传承最后的封户数是一万三千六百四十户,相减,也就是三千又四十户。考虑到张家传承的比杨家多得多,封户繁衍的数字应该远大一千三百四十七,张安世初封的户数应该不会大于一千六百九十三户,不过,考虑到富平侯国的特殊情况,这个计算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完全可靠。综上所述,“一千户”这个数字纯属易楚的推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