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封侯、出兵、拜相 (第1/2页)
——封侯?! 张安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幸封侯。 ——毕竟高皇帝的誓辞在那儿放着呢!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当然,皇后之父、皇帝之舅,以及丞相受恩、王子推恩,又是另外一说。 张安世一直很清楚,自己一不是诸侯王支庶之子,二不是丞相,至于皇后之父、皇帝之舅更是从来不在他的计划之中,想封侯只有一条路。 ——立功! ——可是,功是那么好立的吗? ——人臣功有五品,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想封侯就不要指望“伐”与“阅”了,这两种功劳顶多就是升一升官职。 ——只有“勋”、“劳”、“功”三种有指望,但是……这种三种功劳又哪里是容易得的? 张安世也不认为自己是多么的特别,可以凭空封侯。 ——昔日,卫氏那般显赦,封侯者也不过六人。 张安世少时为郎,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谁年少时不是充满各种雄心呢?——但是,没等他寻到机会,他家里却先出了事。 ——他的父亲被人告发、下狱,不久便自杀了…… 作为后子,张安世不得不收起所有不合时宜的心思,为了支撑家门与所有人周旋。 幸好,时隔不久,孝武皇帝便为他的父亲重新正了名,随后又将他稍稍简拔,令他给事尚书。 ——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一安排却让他只能在宫廷奋斗了。 ——无论有多么困难、多么艰险,最易封侯的还是军功。 …… 虽然从给事尚书开始,张安世也算是平步青云了,但是,偶尔想到封侯……他心中也不是没有不足之意。 ——封侯啊…… ——有食邑自然不必说,从那以后,可以称家,可以免事算,可以传子孙…… …… 若是有机会,张安世也真的想搏一搏…… ——可是,他真的是生不逢时…… ——初为郎时,孝武皇帝倒是频频用兵,但是,他太年少了。 ——霍去病十八岁可以两次从军,那是皇帝特诏的,实际上,那个年纪还没有从军的时候! ——随后就是张汤自杀,他被家事绊住,等家事定了,他给事尚书了。 ——这也没有什么,偏偏从元狩四年之后,朝中就没有再对匈奴用过兵,虽然对朝鲜、南越仍然有用兵,但是,将领……又让人看着悬心…… ——如此,一来二去,便渐渐地磨平了张安世的雄心…… 张安世想起来也会苦笑。 ——他也是太谨慎了啊…… …… ——方才,他还说杨敞过于谨慎……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 此时,此地,听到霍光直截了当地说,要封他为侯,张安世一时回不过神,却也不认为霍光是在说笑,只是,各种思绪一齐涌了上来,让他难以平复了。 好一会儿,张安世总算是重新镇定了下来,看了看霍光,咬了咬牙,起身郑重稽首。 “谢大将军。” 尽管张安世一贯恪守礼仪,从不因为与霍光亲近便有所轻漫,但是,如此大礼,他也是很少用的。 霍光不禁愕然,随即便摇头轻笑,倒也没有谦让,而是坦然地受了。 礼毕起身,张安世重新坐回方秤,才认真地对霍光道:“臣无心拒封侯事,然,此事……” 霍光也没有矫情地说什么虚辞,只是淡淡地道:“元凤元年,幼公等封侯,君之功……却因不显而未酬,吾一直记于心。” 张安世一怔,随即倒是真的感动了。 ——他是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虽然属下兵力不算多,但是,却掌控着要害。 ——元凤元年那次,他同样出了力,但是,因为霍光的计划顺利,宫中反而是最平静的,他也就显不出有功了…… ——这也是常有的事,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可说。 ——毕竟,人家有功,却的确也是冒着送命的风险在拼的…… ——只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张安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不就是金印紫绶吗? ——他是右将军,佩的难道不也是金印紫绶吗? ——再说,这种事……强求不得的! ——难道还要学昔日李广不成? ——未能封侯就寻死觅活得惹人生厌…… …… 如此想了几日,张安世也就撂开了。 霍光对属下一贯维护,这一点,张安世是知道的,但是,因为那点维护,而赏以封侯…… ——可是,霍光说了,不是恩赏,而是他的确有功! ——无论霍光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无论后人将如何评议,他都知足了! “谢大将军!”张安世再次谢过。 这一次,霍光起身答了礼。 两人重新坐下,霍光稍一思忖便忍不住叹息。 “若以敞为丞相……吾……”霍光还是觉得不安,难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