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载: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罗辑思维 (第1/5页)
【第一段】 《罗辑思维》的客官,各位好!今天我穿这身衣服有点奇怪,您看长了慢慢就习惯了,没准觉得还挺好看,这是私家裁缝为《罗辑思维》量身设计定制的罗辑思维衬衫,主打的就是混搭精神,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活人,要的就是穿越、混搭、杂交、跨界这样的精神,今天我们把混搭穿在身上,和您面对面。 那好,今天我们聊个什么话题呢?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我都不敢说,今天我们要聊中国教育问题,平时也有网友在网上说:罗胖说说教育问题吧!打死我都不敢应声,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 好,那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我们先让郑老爷子在这歇会儿,一会儿讲书中的观点,我先自己简单吐槽几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今天我们先不涉及它;主要我们针对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像七十年代高考,那个时候高考竞争极端地惨烈,所以高考制度它成就了一些人,我就是其中的得益者,但是它也毁掉了一些人,因为在这种教育环境里成长,只要没踏上高考的独木桥,他会终生厌弃学习,这在中国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所以像罗胖这样的人,经常在家里做白日梦,要能重活一遍就好了,我把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每天涨停板的股票代码带回到过去,我不就发财了吗? 可是不管多么强烈的发财愿望,我打死都不愿意回到中学时代重活,因为那段日子实在太苦了,实在是暗无天日,实在是心灵的一种折磨,所以我选了个日子,我说应该在大学入学之后、军训结束的那一天晚上重活,军训比高考还要麻烦。那么它培养的人和毁掉的人,功过相抵,我真的不知道三十多年来的中国教育,会得出一个什么数,这个数是正还是负,它的净利润是功还是过,真的好难讲哦! 好了,咱们不吐槽了,今天主要是“病理”二字,我们得搞清楚,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传统的思路就是说:哎呀,坏就坏在应试教育上,让孩子们都去考试,所以孩子们苦不堪言。那好啊,对面的姑娘看过来,我们就到对面去嘛,应试教育的对面就是素质教育,我们去发展素质教育就好了。 可是,“素质教育”这四个字根本就架不住推敲,它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人的全面发展。你看,应该德智体美劳,最好琴棋书画,跟秦淮八绝似的,你什么都得会。可问题是,人类社会的真实景象真的是这样吗?要让人类每一个人都变得非常完善,这种想法古往今来都有,但是最成型的,是在希特勒这种独裁狂人的脑子里它才成型,满大街都是优秀人种的雅利安人,你看长得个儿也高,也漂亮,智力也发达,最好各方面都很优秀,独裁者才会这么想问题啊!真实世界里面的人,诸葛亮打仗的时候,那是不必跟张飞比力气的,人家坐四轮小车,对吧,诸葛丞相嘛;人家钱钟书体育不必要及格,甚至钱钟书的数学可以考零分,没有问题;陈景润可以不会做饭,没有问题。真实世界里面所有最优秀的创造性人才,不会是全面发展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了,但是主体不是这样的。就拿我罗胖来说,我体育从来就没及格过,但是我心里放心的很,我们中学会让罗胖这样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没有资格考大学吗?体育老师他负得起这个责任吗?我们校长会答应吗?我从来不拿这事当回事,我就不需要全面发展,相信他也会让我去考大学的,给我一个及格分数的。素质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它认为什么唱歌、跳舞、画画,这些是叫素质教育,其实这也是糊涂概念。你想,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中学科目体系全部推翻,我们重新建设,你说什么科目对人的素质最重要?可能排下来,还是语文最重要吧,数学很重要吧,外语很重要吧,那些唱歌、跳舞还得往后排吧。所以主科、副科不存在一个科目设置上的颠倒问题,你能说语文能力不是人的素质问题?那好,那你说啥叫素质教育,你说考不考吧?说白了,就是你考不考吧,你如果不考,我们上下齐心,从校长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会视你为无物,不管你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印地有多大字,我们不会搭理你的,因为跟我的高考没有关系;你考吧,你说你考哪门吧,你考田径,我绝对不会学游泳;你考短跑,我绝对不会玩长跑;你考钢琴,我绝对不会碰小提琴,无非在已经惨烈无比的高考竞争科目当中,你又加重我们的负担呗!所以素质教育在实践上推行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它是推不下去的,说白了,对于中国的教育病,从一开始的病理诊断就错了,这就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价值,它从头到尾的,也就是一开始就否定了,我们这几十年在教育界特别热闹的,所谓推行素质教育。那好,这本书推断的病理在哪里?我们得从教育根本的功能说起,教育本身就是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大家都认可,提升能力;可是第二个功能呢?第二个功能是赢得社会竞争,这之间是通的,是可以推导过来的,能力高的人,就应该在社会竞争中赢,就应该占据社会更高的位置,所以在竞争中可以胜出,对吧,这个逻辑是通的。可是当这个两头逻辑,都存在在教育体系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后一个逻辑会反噬前一个逻辑。怎么讲,问题就出在,能力这个问题没法考察,你说罗胖能力怎么样,你得长期考察啊,对吧,你不能一考定终身呐,你得仔细派一个团队观察实验我十年,然后才能把我能力定下来啊!你凭什么说十年就能定啊,你怎么知道我后二十年不爆发发展呢?所以时间上就没法执行,然后能力的那么多指标,你怎么给它打出一个明确的分数? 所以人类社会有一个机制,就是简化,最后别废话,什么叫能力,一考定终身。就是这卷子,做吧,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只要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咱就公平,所以最近有一个词,叫“让数学滚出高考”,幼稚啊,数学确实,咱们别从教育的第一个目的,数学提升能力,数学加减乘除、应用题之后,基本上跟应用就没关系了,跟能力就没关系了,可是数学它满足了教育的另外一个功能啊,就是在竞争当中把人区别出来、分隔出来、分流出来的功能。因为数学是人类所有知识体系当中难易程度跨度最大的,有很简单的题,有极难的题,而且它是有唯一标准答案的这样一个学科,所以它几乎在高考,你看文科也考,理科也考,为啥,它最容易把人给区分出来,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教育,它只是一个把人区分出来的工具,那为什么数学要滚出高考呢?咱们别从那个什么培养人的能力,根本就不是起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把人给分出来的这个作用。所以,实际上,当教育的两个功能都存在在一个教育体系当中,因为竞争的过度激烈,后一个功能就会反噬第一个功能,提升人变得不重要,而把人区分出来这个功能就变得很重要,所以问题不出在素质教育上,出在哪里?根据本书的判断,中国教育出在竞争过于激烈,教育不是变成提升人的工具,而是人和人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