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清兖州之战 (第1/2页)
清兵数次进攻山东,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遇到了激烈的反抗。尤其是崇祯十五年清兵屠兖州之役,兖州守城官兵的壮烈牺牲精神,真是英勇悲壮,可歌可泣,是兖州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早在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兵数万骑就曾南下山东。在德州的附近渡过黄河,从临清分为二支,一支攻高唐,一支攻济宁,然后又合兵攻济南。济南被攻下,巡按御使、布政使、知府等都被杀,德王被执,郡王被杀,全城内外积尸至十三万之多。清兵从济南又折而西南,攻下东平、莘县、馆陶等十数个州县,到了兖州附近的汶上,火烧了汶上的康庄驿,直指兖州。由于滋阳知县尼澄率众守城,防御坚固,准备充分,清兵此次攻兖州未下而撤退。 清兵南下的主要目的是抢掠人口财产。此次攻兖州城虽失利,依然从兖州乡下掠走不少人口。今谷村镇白楼村有一幢白大维的墓碑,碑上记白大维“年十一,遇兖州之难,被掠。漠北崎岖,塞外以艰难……丙午定鼎,赎归养亲”。按碑载白大维卒于康熙三十九年,得年72岁,推算起来,他11岁被掠时正是崇祯十一年那次清兵南下。11岁还是个孩子,就被像牲畜一样掠夺到冰天雪地的地方为奴,一去二十五年,这中间的艰辛可想而知。而他终于还有幸被赎回,那些被杀死或折磨死的。岂止千万? 那些年,天灾本就十分严重。《滋阳县志·灾异》记:“崇祯十三年,蝗旱奇荒,斗麦二两,瘟疫盛行,盗贼窃发,父子相食,人死过半;十四年,斗米万钱,土寇蜂起,路断人行,男女不生育”;“蝗飞蔽日,集于树则枝为之折”。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兵的南下掳掠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清军在取得了松锦战役胜利后,再次入关。先后攻破了河北境内的一些州郡,进入山东,攻占了临清。然后从临清分兵五路,其中一路攻济宁,因济宁防守严密,乃于十二月初转攻兖州。 当时的兖州知府是邓藩锡。他字晋伯,号云中,浙江金坛人,崇祯甲戌(1634)进士,曾任南京兵部主事。调兖州任职才四十天,就得到了清兵进关的消息。他和部下赶忙组织力量加强防守。那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饷的缺乏。邓藩锡为了筹饷,去找兖州最大的富户鲁王。他对鲁王朱以派说:“臣闻城之不守,皆由城内贵家自惜金钱,自爱安乐,而令窭人饿夫佣子登陴击柝捍御,遂多败事。夫城郭者,我之命也;财贿者,人之命也。我不能畀彼以命,而望彼畀我以命乎?王能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命犹可保;不然,大势一去,玉石皆烬,悔无及矣!”邓藩锡的这一番话可谓句句在理,然而贪鄙得一毛不拔的守财奴朱以派竟不为所动,他哭穷告苦,作哑装聋;邓知府一走,便赶快使人挖地窖埋藏金银。后来兖州城破,朱以派自缢身死,鲁府被劫掠一空,他埋藏的金银直到清末才被在鲁府旧址建教堂的英国人发现,他们悄悄地挖出来运到国外去了。 4万余清兵在兖州城外安营扎寨,把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邓知府率领属下官吏、军士及百姓,同仇敌忾,矢志守城。他们分班把守四门,昼夜巡逻,衣不解带。当时范淑泰正在兖州,他和弟弟淑晋、淑谦也参加了守城。邓知府带头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激励将士;其他人及城中居民也纷纷解囊,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他们并不单纯被动地固守,还组织了敢死队,趁黑夜偷偷缒出城去,用大炮攻打清营,杀伤清兵千人之多。清兵造了云梯和冲车,一面猛攻南门,又一面在城西北角积土登城,这些企图都被邓知府率领下的军民打破。但是在坚守数日之后,却因清兵收买城内jianian细而功亏一篑。关于清兵收买内应,兖州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个“花马牛卖城”的故事。说清兵久攻兖州不下,心生一计,派人化装潜入城内,出重金买通了一个姓牛的内jianian。约定了时间,这个无耻的内jianian以骑一匹花马为暗号,内外接应,引狼入室。这个传说,在《范氏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