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卫氏国际中心 (第3/3页)
,只见里面有三个人正愉快的聊着,国务院副总|理赵军,霍英冬,
以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楠。 虽然内地高层来参加卫氏国际中心的交付仪式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如今香港毕竟还没有回归。 因此赵军并不适合表现得太抢眼。 这也是中央自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的韬光隐晦政策,所以卫雄就把赵军安排在了这个包厢里。 “呵呵,应酬完了?” 霍英冬笑呵呵的看着卫雄。 卫雄略微苦笑的摇了摇头,在沙发坐下:“说实话,对于这种应酬我还真有点烦,能少则少。” “今天对卫先生来说可是好日子,应酬自然是免不了的。” 赵军说着,拿起桌上的酒杯,笑道:“还没敬卫先生一杯呢。”霍英冬和周楠见了,也拿起酒杯。 “客气了。” 三声碰杯的声音响起,四人各自抿了口,接着便听霍英冬说道:“刚才我和赵副总|理稍微谈了下。” 卫雄看向赵军:“不知赵副总|理觉得如何?” 赵军微微一笑:“开发浦东是中央制定的重要政策,自然欢迎香港爱国同胞投资,各方面都可以谈。” “但经济方面并非我主管,所以……” 卫雄理解的点了点头:“这个我明白,只要中央允许,具体投资的事务可以后面再慢慢谈。” 1990年,中央将开发浦东提升议程。 同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了专题调研。 并迅速形成。 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 1992年10月11日, 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 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 1993年1月浦东新区正式成立。 至此,浦东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 卫雄拥有未来的记忆,当然知道二十年后的浦东将会是什么模样,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便没有未来记忆, 凭借如今内地告诉发展的经济,也能想象得出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地区的浦东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因此他想投资浦东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想法在之前联合投资银行的一次会议上被他随口提起,没想到立刻引起了霍英冬、何鸿森等人的兴趣。 要知道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商海纵横了半辈子。 以前可能没注意到。 现在听卫雄提起,稍微一想,就看到了里面蕴含的无穷商机,因此也纷纷表示想到浦东投资。 最后五个人商量下,干脆合资成立一个新的房地产公司。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既可以集合五家的资源,也可以分摊风险,而分摊风险又是最重要的。 毕竟几年前的那件事还历历在目。 除了卫雄外,谁也不敢保证将来内地会不会再发生什么大的变故,比如改|革开|放突然停止。 当然,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在去年年初时,已经退居二线的邓老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也是这次南巡,给在内地投资的外资注入了强心针。 目前这家房地产公司已经成立了,注册资金为20亿港币,全名为‘华夏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 卫雄、向家、李嘉城、霍英冬和何鸿森各占20%的股份。 该房地产公司将专注投资内地的房地产。不过土地在如今的内地还处于一项较为敏感的资源。 特别是用以商业开发。 想进入内地市场还需要内地政府批准。 在包厢里坐了会,卫雄就起身离开了。刚走几步,一个人撞在了她身上:“啊……对不起卫先生。” 刘嘉铃连忙道歉。 接着伸出手去擦卫雄西装上的水迹,那是她手上酒杯中洒出来的红酒。幸好卫雄的西装是黑色的。 卫雄嘴角一勾,露出一抹异样的微笑。 随即又迅速隐去,从口袋里拿出手帕擦了擦:“没关系。” “真的不好意思,刚才我顾着想事情,没看到您,要不您把西装脱下来,我去洗手间帮您整理一下。” 卫雄微微一笑:“不用了,小问题。” 这时,刘嘉铃面带迟疑的说道:“这个……不知道卫先生现在有没有时间,我有点事想跟您谈。” 她虽然表面看起来镇定自然。 但说话时,她空着的左手掌却不由自主的握了握拳头。由此可见她内心的紧张,只是她在紧张什么? 是担心卫雄拒绝?还是其他? 卫雄轻耸了下肩:“好,那边有个空包厢。” 在霍英冬三人所在包厢的斜对面还有一个包厢,此时包厢门半开着。说完,卫雄便走了进去。 刘嘉铃见此,回头看了眼走廊尽头,连忙跟上。 似乎是担任被人看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