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八章 血脉的责任 (第2/3页)
终于解放来临了,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万嘱叫乔舒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 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了。 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过,并用眼神暗示儿子不要出来。 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没有坚持到最后,在黎眀即将到来之际,带着不甘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走到外面的院子里。 这时一辆真正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兴奋的他抱上了坦克。 直到这时他依然深信自己身处于一个游戏之中。 而他的童心也奇迹般的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最后,乔舒亚和母亲多拉团聚了,但圭多不在了…… 用了近一个小时曾志韦才把剧本看完。 这才发现自己看入迷了,抬起头见卫雄正在批阅着文件,便开口说:“挺感人也挺有趣的一个故事。” “不过看故事的内容,应该都要采用西方演员吧。” “嗯,我们也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商业电影上,文艺电影也是需要的,如果能多拿几个奖就更好了。” “影片中的女主角我已经想好了。” “美国有个年轻演员叫詹妮弗·康纳利,她挺适合这个角色的,你跟她联系一下。其他的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听卫雄这么说,曾志韦倒是对这个詹妮弗·康纳利产生了好奇。 “好的,我知道了,没其他事我先走了。” 说完,曾志韦就起身走出了办公室。这时卫雄又从抽屉里拿出了另一个剧本,随意翻了翻。 只见剧本首页上写着。 刚才交给曾志韦的那个剧本名叫,写的是二战的集中营和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而则是以同样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对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整个城市满目疮痍,残垣断壁。 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 教堂的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的金陵女大学生和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 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 已经彻底灭绝人性的日军终于冲进了教堂,伤兵被杀,女大学生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 在这个时刻,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她们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血性,勇敢的站了出来,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 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 在他的记忆中,德国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世人皆知的事,犹太人也因此得到了众多同情。 但哪怕是到了21世纪10年代。 二战时日本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罪行依然不为大多数西方人所知,日本当政者甚至矢口否认。 原本他也没想过这些。 这次在日本待了一个多月,看到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狭义和疯狂,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于是他开始写剧本,就是他手上的。 在写完剧本后,他觉得一部以中国为背景且以华人为主要演员的现代战争片恐怕难以在西方打开市场。 再思索良久后,他又写了这个剧本。 他打算先拍,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此外他还把写成了小说。 在原来的历史中,这部中篇小说由著名作家严歌苓创作。 后来被张艺某改编成了电影。 相比电影,文字的方式应该会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何况还可以利用他个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他不愿意承认, 但在可见的未来,西方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这也是他写的剧本和小说的原因。 值得一提她并非照搬记忆,剧本和小说中多加入了一些日本攻陷南京城后烧杀抢掠的场面。 以此突出日本士兵的残暴和战争的残酷。 还有,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原著中的金陵十三钗有部分没有名字,而且着墨也不是很多。 卫雄都一一加上了名字,并进行了详细的人物刻画。 他是真的想把写成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从而让更多人去关注和研究那段历史。 那些死去的,被历史掩盖的人需要得到尊重。 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既然他有这个能力,他也觉得自己有义务有必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梦瑶,你进来一下。” 卫雄把剧本放回抽屉,重新拿出一叠稿件,这一叠厚厚的稿件正是的小说稿。 随后按下座机上的内部通话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