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宫廷内斗(三) (第2/2页)
口道:“主子,各位大人,我倒是有个想法,或许能够保黄孛一命。” “快讲!”文祥闻听没等弈欣发话,迫不及待抢先说道。 “黄孛既然奉命北上勤王,打洋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站住脚的理由就治黄孛的罪,那会寒了天下人的心,依鄙人所见,倒不如派一人前去登州府嘉奖抚慰,官升黄孛一级,让他率领被俘的洋人返回京师,等到了京师何去何从还不是咱们一句话的事?再说把几百俘虏还给英法两国,估计洋人也能消消气,至于能不能保住他的命就看他的造化了,这样一来也能堵住天下人的嘴,这对咱们今后在朝廷里站稳脚跟也有莫大的好处。” “对对对,林森先生说的太好啦,一言中的!”文祥见有一线希望可以保住黄孛的性命禁不住喜上眉梢,笑道:“王爷,正好在我手下的领班章京那得生跟黄孛相熟,就着派他为钦差赴登州府办理此差,估计黄孛必欣然应允。” 弈欣也觉得这么办合情合理,对己对洋人都有了交代,油然道:“洋人对此事催得很急,宜早不宜迟,今晚拿下载垣和端华后就让两宫皇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让那章京出使登州府,也算是两宫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的伊始,让二位太后高兴高兴,也为咱们今后同舟共济开个好头。” 办完洋人交代的差事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又秘密分工政变的具体程序才各自散去…… 咸丰十年九月三十日傍晚,弈欣亲自出城拜见两宫皇太后,三言两语就把政变的细节交代清楚,趁着载垣和端华不再跟前之际把事先写好的两道奏折奉上,一是委任那得生为钦差大臣出使登州府,二是讨伐八位顾命大臣的治罪诏书。等两宫太后盖好印章,载垣和端华闻讯才赶到御驾跟前,怀揣尚方宝剑的弈欣不动声色虚以为蛇连道辛苦,毫无察觉的载垣和端华也虚情假意与弈欣寒暄,众人一起护送着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载淳回到宫内。等载垣和端华发现德胜门里跪着一大帮留守京师的王公大臣们之后才感觉有异,厉色斥道:“你们这些外廷臣子,没有我们的旨意怎可以擅自入宫?难道要图谋不轨吗?”
弈欣冷笑一声迈上台阶,掏出怀里的治罪诏书大声说道:“载垣、端华,你二人看清了,我手里可是两宫皇太后亲自盖章的诏书,还不跪下?” 载垣闻听勃然大怒,指着弈欣骂道:“鬼子六,护送灵柩的肃顺他们还在路上,诏从何来?不是你们劫持两宫皇太后立下的伪诏吧?” 弈欣轻蔑地一笑,话不多说向藏在门后的众侍卫举起手,吓得载垣和端华转身怒斥道:“我们乃先帝钦命的顾命大臣,谁敢动手?” 话音刚落,如狼似虎的众侍卫像捆粽子似的把载垣和端华摁倒在地捆个结结实实,等押出大门外载垣和端华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亲兵护卫早已被缴械羁押起来,二人到此才知大势已去,灰溜溜被押往宗人府等待厄运的到来。 与此同时,醇郡王奕譞和睿亲王仁寿率领着胜保的一千亲兵护卫到密云兵不血刃就把剩下的六大臣全都拿下,一日之内八位还没走进金銮殿的顾命大臣全都被羁押进宗人府。 弈欣和两宫皇太后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第二天就展开了血腥屠杀,载垣、端华赐令自尽,肃顺被判斩立决,其余五人除了景寿因通风报信立下功劳保留公爵外,其余的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不是被革职流放就是贬为庶民,这还多亏弈欣从中求情,不想自己在刚刚夺取政权后就落下屠夫的恶名,要是本着慈禧的意思,当初骂自己最恶毒的杜翰也要腰斩菜市口。 穆荫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为理由被撤职流放,没过两年就抑郁而死;杜翰遭革职流放新疆;匡源被罢官后一贫如洗,靠教书渡过余生,当时皇帝诏书多出其手,遂得归隐于故乡天津“逋园”得以善终。 要数最惨的莫过于肃顺,由于为人严苛人缘极差,被押往刑场时除了遭到成千上万的人掷物辱骂外,临刑之前还被刽子手用刀尖搅烂舌头把两腿打折,其哀嚎之声惨不忍睹。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用清宫词的话说:“北狩经年跸路长,鼎湖弓剑黯滦阳;两宫夜半披封事,玉玺亲钤同道堂。”通过这次政变后,慈安和慈禧两个年轻女子从后宫一步登上权利的顶峰,从此在中国近代史的上留下厚重的一笔,本已经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也一步步走向灭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