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亲王_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 (第2/3页)

同于其他的钦差,是以,曾毅这话既然出口了,那,在湖广境内,两人在办案期间,就有了无上的权力了。

    “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曾毅特意说了这句话,在加上今个的情形,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论是牵扯到谁,也不论这案子一旦查清,会有多大的震动,都必须要查清问明,绝对不能姑息的。

    “不论牵扯到谁,不论牵扯多少,只要有关此案……。”

    剩下的话,曾毅没有说,可,意思却是比说出来,还要明显,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大人放心吧。”

    南京刑部尚书文固冲着曾毅拱手:“既然这案子曾大人‘交’予了下官,那,下官自当尽力为之。”

    “大人请放心,下官定当尽力为之。”

    陕西提刑按察使也是点头。

    相较于南京刑部尚书文固,陕西提刑使董索更是期望得到曾毅的欣赏的。

    若是能够得到曾毅的欣赏,日后,他的前途自然不言而喻。

    是以,在这案子上,陕西按察使董索,是绝对会尽心尽力的,这是在曾毅跟前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是攀上曾毅这大树的机会。

    “几位大人随本官一起前去武昌府吧。”

    该说的话,曾毅也说了,自然是不会继续在停留在湖广的边境了。

    而且,三司首官,若是在不回武昌府坐镇,怕是湖广的官场都要‘乱’起来的。

    ……………………………………………………………………………………………

    “文大人,此案,您如何看?”

    陕西提刑按察使和刑部尚书文固共同负责此案的,是以,两人也是共乘一辆马车,可以商议案情。

    “不好说啊。”

    文固叹了口气,他岂会不知道董索的意思?

    只是,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说,能做,不能说。

    “下官为官这么多年,却是第一次碰到如此的案子。”

    陕西提刑按察使董索叹了一口气,无奈的道:“一百多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

    董索的语气很是凄然,哪怕是他是提刑按察使,见惯了命案惨案,可,这案子,太大了。

    “本官为官这么多年,这惨案,虽见过,可,情况却不同,若是真论起来,这种案子,也算是第一次了。”

    文固所说的案子,自然是沿海地带,倭寇登岸所造成的惨案。

    可,那是局势‘混’‘乱’,而且,是外地所致。

    如现如今这案子,嚣张纨绔所致,文固的确是第一次见。

    “就是不知道曾大人想如何查,要查到什么地步。”

    董索双眼眯着,看着文固,其实,这话,不过是他和文固之间在审案之前的一种试探,毕竟,两人要联合审问此案,自然要知道对方的态度了。

    而文固自持身份,没有开口。

    是以,董索就以下官的身份询问的方式,来试探文固的态度。

    “曾大人可是杀伐果断之人。”

    文固说这话,可并非是在夸赞曾毅,而是实事求是,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南京兵部尚书,可不就是被曾毅给直接咔嚓砍头了吗?

    且,此案,曾毅既然不亲自审问,而是让他这个南京刑部尚书前来审问,同时,更是让陕西提刑按察使前来共同审案,这为的是什么?

    自然不是单一的砍头了,而是要真正的把这案子给查清问明了。

    这可是比砍头更为严重的啊。

    文固可不认为曾毅是善茬。

    曾毅既然要查清问明此案,那,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

    怕是此案查清问明之时,就是公布天下之时,然后,才是对此案涉及官员的刑罚了。

    文固当初也是京城的大员,头脑过人,不过是派系原因,才会被牺牲,到了南京刑部的。

    是以,这些个分析,文固是非常擅长的。

    “下官明白了。”

    董索点头,他刚才问的是曾毅是什么态度,可其实,是在问文固的态度。

    曾毅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从河南调兵、从陕西和南京调查案的官员,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是要严查此案的。

    是以,董索是借此来问文固的态度,而文固却也是以曾毅来表达他自己的态度。

    严查此案,绝不留情。

    这,就是文固和董索两人简短的几句话得来的共同态度了。

    曾毅的钦差卫队了到了武昌府外。

    自然是有官员迎接的,只不过,当看到三司首官全都跟在曾毅身后的时候,却是都松了口气。

    若是三司首官真出事了的话,那,湖广的官场可是要有大地震的,这,事关不少官员的利益的。

    只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是让出城迎接的官员大惊失‘色’的。

    谁都没想到,钦差卫队的后面,竟然跟了一个卫的兵马。

    只不过,这队兵马却是没有进城,而是去了武昌府附近的山坳当中。

    曾毅对武昌府的这群官员倒是客气的很。

    并没有‘阴’沉着一张脸。

    “怕是要出大‘乱’子了。”

    迎了曾毅入城以后,武昌府知府和几个官员聚在一起,却都是神‘色’凝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