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域外 (第1/2页)
甘英领命,率领十几个人的使团,骑着骆驼,驮着丝绸、细瓷器等礼物,踏上了西去罗马的征程。一路经疏勒、莎车,西入葱岭,过蒲犁、无雷至大月氏。在大月氏略事休整,继续出木鹿,历尽千辛万苦,于公元97年五月到达安息国的都城赫卡通皮洛斯,拜会了国王帕科罗斯二世,送上丝绸、细瓷器等厚礼,受到了热情接待。 帕科罗斯二世曾经访问过罗马城,他尽自己所知,向来自东方的使者介绍了罗马的辉煌,说它的国土不但包括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还包括希腊、埃及和中东大片的土地,都城罗马城是个“万城之城”,住有超过一百万的人口,其雕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奇葩瑰宝。安息国王的介绍增加了甘英的好奇心,也更坚定了他访问罗马的决心。于是他跟着国王委派的向导,经过阿蛮、斯宾、于罗等西亚国家,到达了已经属于罗马帝国的条支。 条支曾是塞琉西王国的都城,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是古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公元前一万年左右,这里的人已经知道修水库、建大坝蓄水,修渠灌溉,挖沟排涝,世界上大部分农作物的种子都从这里传出,世界上最早的酒也从这里酿出。在公元4000年以后的四千年间,两河流域曾经历过苏美尔、阿卡德、苏尔、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希腊等鼎盛王朝,他们创立了世界上第一种楔形文字,建立了以月亮阴晴圆缺为标准的太阴历法和闰月理论,把一小时分成六十分,为两千年后中国的张衡制作浑天仪,提供了理论基础。 条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及六十进制,把圆分成三百六十度,推算∏的值大约为三;他们还找到了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和与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办法,就连轮子、锯子、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等器物,也都是这里的人发明的,可惜塞琉西王朝于公元前64年被罗马帝国灭了。 甘英在这座人类文明的摇篮里流连忘返,追寻历史发展的印记,弄明白好多问题后沿幼发拉底河北上,来到东罗马的大马士革。这座城市的祖先阿拉米人,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其方法是开凿运河地下水道,让巴拉达河从地下流经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套供水网络系统,后来被罗马人和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改造,至今仍然是大马士革老城区的基本供水系统。甘英对这套供水系统十分欣赏,想在干旱少雨的西域推广,又是参观又是测量,每日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可是安息向导可没有他那么好的心情,他经常往返于罗马与安息之间,对这些东西见惯不怪,没有新鲜感,加上他的妻子快生孩子了,不想在外耽搁太久,更要命的是他本来是个商人,靠在罗马和汉朝之间赚差价过日子,从内心也不愿汉朝与罗马直接见面,便谎称去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陆路十分难行,只能走水路,将甘英一行带到地中海边,试图吓阻汉使。 甘英哪里知道对方的用心,想着从君士坦丁堡到罗马城,也要过海,先试试水也行。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蓝色海洋,无边无际,波涌浪连,根本就不是之前那些蒲类海、敦薨浦之类湖泊能相媲的,甘英颇有新鲜感,想这才是国外有国,天外有天。可是甘英上船不久就晕,一会儿就连肚子里的黄水都吐出来了,他的随从也都吐得浑身乏力,坐都坐不住了。那个狗剩,更是难受得跳了海,船夫费了老大的功夫才捞上来,捞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海水喝不得,呛一口都要命。 甘英一看骑惯了马的士兵都不适应海上航行,就问船夫多长时间能到君士坦丁堡。船夫早被向导收买,说海水广大,比不得你们西域的沙漠,要是遇上顺风,三个月就到了,若是遇上逆风,一年两年也不好说,这海上航行死的人多了,汉使如果不恋父母妻子,只管继续航行;要是两年不到,也有补给的海岛,海岛上住着很多海妖,样子像鸟,却是美人的面相,一个比一个漂亮,一般男人见了就不想再下岛了。甘英一听,风险太大,一行十多人万一死在海里,之前所获得的见闻和记录就付诸东流,遂要求返航。回到岸上之后,他试图继续走陆路,向导说为什么东方人到不了罗马呢?就是陆路太难行,比海上更险恶。甘英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代表汉朝的西域使团,尽管没有实现与罗马帝国建交的目的,但甘英已经踏上了罗马帝国的土地,延伸了张骞的开拓的西行之路,是中国见到地中海的第一人,也是走得最远的人。他的出使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增进西方各国对中国的了解,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甘英是第一个觉悟的东方人,他在领略两河文明的辉煌成就后,清楚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创造者,对那些成天躺在井底,夸夸其谈,不管别人有什么发明创造,都喜欢把金贴在自己老祖宗脸上,以为中国才是世界中心的所谓“爱国者”,从心底发出了轻蔑的冷笑! 公元97年九月,受阻大海的甘英本着尽量多了解外面世界的原则,经过乌弋山离、罽宾、悬度、皮山、莎车回到它乾城。他将出使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写成了数卷游记,并首先在它乾城修建暗河,引河水穿流,对它乾城的供水系统进行了系统改造。第二年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