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如莲_第228章 述传承重论儒释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述传承重论儒释道 (第2/2页)

好。不知骅女士在何处高就呢?”

    骅幼慈微微一笑,道:“我啊?自由职业者。目前有跟朋友合办了一家小小的瑜伽会馆。”

    众人“哦”了一声,素言却又问道:“不知骅女士对我们刚才所谈到的‘中国文化传承’的问题有何高见?不妨一起聊一聊,我们这儿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绕来绕去也都是些老生常谈。今儿既然来了,正好说说,让我们也听一听不一样的声音!”众人皆道:“正是正是!”便都拿眼睛望着骅幼慈。

    此情景之下,骅幼慈不免心下有些紧张,她不由得笑着看了看倪奕鹤,却见他微笑着对自己轻轻点了点头,方才说道:“今天很巧,因为我最近正跟倪老师习琴,他忽然说带我来见见朋友们,我就稀里糊涂的跟来了。刚才听得大家一番讨论,也真是觉得受教了。虽然我不算是这圈里的人,可是这些年我其实也一直在思考咱们‘中国文化’到底该如何传承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论‘儒释道’这三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命脉。可是当我们考虑‘文化如何传承’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不得不先考虑‘传承什么文化’这个问题。至于文化商业化和市场化,那是外用之术,就像刚才严老所说,只要懂得变通,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找到答案。可难解之处在于我们的文化,到底还有哪些是可以继续传承的?因为我觉得,‘传承’这个词本身是有其深刻内涵的。若是传承已断的文化,断了就是断了,虽然也可以在形式上延续,可精神内涵和本体上却已经不再可能复原了。这本来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所以,要令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还是得回到‘文化’本身来看这个问题。当然了,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确……”

    这时,却听严老道:“不不不,你这观点有意思,你继续说,继续说!”

    骅幼慈继续说道:“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得重新论‘儒释道’三家。先说儒家,自宋儒以来,孔子的思想完全变成了教条化的‘忠孝文化’,可‘忠孝文化’真的就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吗?仁心仁术真的就是宋儒们注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教条化的家国文化吗?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打个问号。道家也是一样的问题,只是道家思想这些年在国外倒是很受追捧,这跟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有关。所以,儒、道两家文化的没落已经无可挽回。当然,经典还在,咱们现代人也可以重新赋予它全新的时代内涵,但这已经不是传承的问题,而是革新的问题。所以,客观的说,如今真正还有传承的,唯独只有佛教文化。若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传承’问题,那我觉得对于佛法的传承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且也必然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一个方面。若我们所传承的佛法没有真材实料,是难以真正发扬光大的。文化、政治、经济,这三者是分不开的,也不可能分开,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后一定是文化的强大,所以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将来一定是佛教文化担当大任。”

    骅幼慈言罢,却忽听严老一拍桌子,笑道:“此话正合我意!鄙人这几年来也一直在潜心研究佛教文化,可是佛教文化要发扬和传承却也有一定的局限,因为宗教的形式太过敏感,儒学和道家就不受这个影响。政府也好,大众也罢,接受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

    骅幼慈笑道:“严老顾虑得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推动佛法的传承教育。为什么呢?正是因为大众对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和‘佛法’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仍然还停留在神佛一体论、万教归宗论、宗教哲学一锅端的混乱思想里,我们需要厘清的正是这其中的差别。那怎么厘清?靠什么来厘清?这就是‘传承’,唯有真正具有这样的‘传承’,深谙佛法的要旨精髓,方有可能厘清这其中的差别。而这个厘清的过程,也即是‘传承’的过程。”

    严老听罢此语,不禁深深的看了骅幼慈一眼,却笑道:“那敢问骅女士,这所谓的‘佛法的传承’又从何而来?我们又怎么能求到这样的‘传承’呢?”

    骅幼慈回望着他,轻笑道:“严老,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与您一起深入探讨。今儿我主要还是来向各位前辈学习的,我刚才所说的也不过是一些自己的拙见,还是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这时,却听傅老爷朗声笑道:“果然是‘后生可畏’。倪奕鹤,你小子眼光果然不俗啊!”

    一语言罢,众人却都会心大笑起来,骅幼慈自然明白何意,回头看了看倪奕鹤,却见他也不对众人解释,只是笑望着她。在众人的笑声中,骅幼慈心下不觉一动,双颊却不由自主的泛起两片淡淡的红晕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