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四百三十二,博观而约取 (第2/2页)
基地呢,我怕没时间了————” 姬总听了一愣,马上呵呵的笑了,用手指着王老实说,“我猜你就是王落实吧。” 王老实说,“报告首长,我是王落实。” 领导笑着说,“早就听说过你了,小伙子有活力。” “好,那咱就去看看你的种植基地,免得食品公司的同志们等时间太长了。” 一众人心里一松,也在心里琢磨,尼玛,前苏王家的人真特么的妖孽,拿一个出来就这么顶事儿。 其实真是夸过了,眼下年轻一辈儿的,能拿得出手也就这两货了。 在种植基地里,程志翔进行了工作汇报,领导也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询问。 考察结束时,姬总对前苏村和前苏食品集团的业绩予以肯定,他表示,“从考察情况来看,前苏村和前苏食品集团,无论是发展模式、盈利水平、经营思路、未来规划上,都是目前我们要总结,要学习,要推广的!” 好吧,前苏赚大了。 对前苏蔬菜公司改组成为食品集团,姬总称赞是有战略眼光的,是符合新形势下多元发展需要的好路子。 他还说,实践证明,这种战略转变和尝试是成功的。 领导还特别强调,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精心准备,大胆尝试,勇于挑战。 行了,还让别人活么? 结束了前苏的视察后,姬总在时代大厦召开了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滨城有数的企业老总,有国企,也有民营的。 王老实也获得了五分钟的时间。
虽然心里有强烈的冲动,王老实也知道过犹不及,这次已经赚翻了,不能再招摇了。 人家研究室的笔杆子真好,王老实只临时改动了一小部分,“————我公司是一个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有作为的团队,我们的价值是社会的,是一个放大效应,我们把社会效应做到了产业之中,做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当中————” 座谈会很成功,当然,这个不成功是不行的。 最后,姬总在王老实的请求下,欣然提笔,写下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十个大字。 等领导都走了,王老实看着这十个字儿,哭笑不得,大爷,您就不能靠点谱儿,写点跟企业沾边儿的? 上次老张也写了字,可惜王老实直接扔仓库里招虫子去了,这一回,他是打算拥在集团总部大楼前面的。 虽不是非常满意,王老实也没办法了,好在这词儿用在哪儿都能说得过去。 视察两天后,媒体开始集中报道领导视察的新闻。 因为姬总给前苏定了性,又给题了词,新闻就不能当一般的报道处理了。 这里面规矩大着呢。 尤其是新农村模范这个说法,必须深挖掘,细报道,有凭有据。 央视在视察当天就派了摄制组进驻前苏,自然滨城市和新区宣传口的人也得跟进。 王庆其肚子里没货了,死拉硬拽把王老实给按在村里拿主意、出点子。 因为姬总在视察的时候,夸奖王老实是新时代创新型企业家,宣传口的意思把王老实突出报道,融入到前苏的报道中。 一开始,王老实是不同意的,但是,摄制组的负责人说,这是上面的意思。 王老实没话说了。 本来前苏村能有今天,没王老实根本就没可能,正面突出他,也不算瞎掰。 谁也没想到这次动静闹这么大。 不仅仅是新闻播报了一分十五秒。 随后又上了重点访谈节目。 前苏彻底在全国人民那儿火了。 王老实也火了。 摄制组也是把王老实照死里夸,简直就是天才降世。 创办的企业没有不赚钱的,赚少了都算赔。 每一个项目都是极具创新性,还把王老实在上学时曾经写过的论文以及上过内参的文章都挖掘了出来。 王老实一连好几天都迷迷瞪瞪的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老百姓们就喜欢看实实在在的东西,新闻上说王老实这个青年牛掰,到底咋牛啊? 华夏未来知道么? 知道,好,那是他王落实的。 浩宇中心听说过吗? 听说过,好,那是他王落实搞的。 前苏就不说了吧。 现在大家都在用的企鹅总不陌生吧? 是,很多人在用,他王落实是大股东。 度娘也在用吧? 在用,他还是股东———— 牛掰! 童鞋们,看着推荐票数,心塞啊!加把劲儿可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