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节 偶遇孝陵卫 (第1/2页)
梁韶君的调令如期而至,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江防集团军第四“习高”步兵师甲字旅第七团下属的一个步兵连副连长。在他的同学们都接到营职任命的时候,他却“下放”到了连队里。但这却不是让他失望的地方,他的失望在于:我学习的是装甲指挥,现在却被调到了普通的步兵部队! 这个连编制122人,绝大多数都是步兵,连装甲车都没有。据说连长冯钦烽是个41岁的老中尉,按照明军制度,和平时期,士兵满32岁退役,士官满38岁退役,尉官满42岁退役,校官满48岁退役。冯钦烽的年纪,离尉官退役年限只剩一年了。而且按照他的履历,没有任何成为校官的可能性。 可能外行觉得,冯钦烽一年内就要退役,似乎对副连长更为有利,有接任的希望,实则不然。以梁韶君科班出身的履历,迟早能够擢升连长以上的军职,跟着一个有前途的领导,往往比一个低级军职更为有用。 无论如何,调令已经下达,再不如意,也只好从命了。唯一让梁韶君感到欣慰的是,习高师的驻地就在丹阳,离南京非常近。这样一来,双休日就可以回家过了。作为一个普通步兵连的中尉副连长,他的月俸是340明文,在役津贴25明文。当然,如果明国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所有服役的明军官兵还会有战时津贴,无论军衔军职,一律定为100明文。 现在,他每个月365明文的收入,即使是在南京,也已经属于高收入了,这也意味这梁家将会给他“断奶”——取消他每个月的零花钱。不过梁韶君并不在意:肖子霏常常主动给他买单,甚至他的奔驰的油钱,都是直接记账的。有一次他想付现金,都被对方婉拒了:“先生,您不能支付现金,这样我们是入不了账的,您在三大能源公司的油费是自动结算,由轻吕重工的账户统一支付。” 梁韶君还反问了一句:“那万一我用油特别多,超过额度了呢?岂不是没油加了?” “您的账户是没有额度的……” “啊?那就是说,我开一艘油轮来抽油也行?” 对方愣住了,良久,憋出来一句:“先生,这里是内陆,不能开油轮……” …… 离入伍报到还有半个月,很多金陵军事大学的同学都回家收拾行李去了,最远的一个家乡在云南文山,被分配到了淮防集团军“西风”步兵师,简直是从明国的西南陲到了最东北。相比之下,梁韶君近得像是在后花园服役。 正在梁韶君想着如何打发入伍前的这段时间,就接到了小舅舅顾经民的市内快信: 华生吾侄: 下周是汝大舅生日,我突发奇想,欲为其举办聚会,惊而喜之。推汝有闲,切勿另作安排,务必襄助。盼复。 什么鬼?大舅舅生日?梁韶君想了半天,也没什么特别的啊?大舅舅今年不才五十二岁吗?既不是大生日,也没有什么喜事,难道政务繁忙的小舅舅真是闲得没事干,“突发奇想”了? 尽管搞不懂这个小舅舅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梁韶君还是很快回了信,表示一定去帮忙。 第二天,顾经民派专车来接梁韶君,梁衡不在家。听见门口的喇叭声,正在书房里各自看书的梁韶君和顾珞蘅同时把头探出了窗口。 “母亲!我要出去一趟!小舅舅说……” “去吧,你小舅舅跟我说过。一切都听你小舅舅安排,不用急着回来。”顾珞蘅这一句话说得轻描淡写。梁韶君纳闷了,气氛不对啊? 顾经民的家在紫金山南麓的下马坊区域。这里靠近孝陵,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下马坊以北,还驻扎着一支拥有着500年历史的部队——孝陵卫。如今的孝陵卫,虽然还在战斗序列,而且全副武装,但已经不是纯军事部队。在宏熙军改时,严重缺编的孝陵卫改编为一个团,编制约莫1100多人。孝陵卫平时进行队列训练,每逢节假日,则在孝陵周边景区站岗、列队巡逻,甚至身穿古装、装备刀剑进行表演。在国庆日、太祖诞辰日等节日,还要充当仪仗队。考虑到这些需要,“孝陵卫”团的三个营,分为两个男兵营和一个女兵营,招募要求非常高。大明陆军“孝陵卫”荣誉团由陆军总参直辖,每逢重大庆典,孝陵卫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威武雄壮的男兵和英姿飒爽的女兵,向全世界宣传着明国武装力量的形象。 顾经民派来接梁韶君的是自己的座驾——骏驰牌“御风”汽车。看来“御风”简直成了土豪的标配了。路上,梁韶君透过车窗,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连的孝陵卫女兵徒步巡逻。下马坊周边道路都是慢速车道,且不准鸣喇叭,梁韶君在慢速的车里,活像在阅兵似的,一个个“检阅”那些身姿挺拔、面容周正的孝陵卫女兵。 梁韶君想到了在德国的时光。可能德国人认为让女人上战场是男人的耻辱吧,所以整个德国国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