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 亚丁之虎 (第1/2页)
“亚丁之虎啸西方”。 大明淳化八年六月四日的“日知临安”报上,头版头条的标题相当醒目。日知临安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性商业报纸,临安人的习惯通常都是上班路上买好一份早餐,再捎上一份“日知临安”。因此,每天早上的公交电车里、街头巷尾间,都有拿着这张报纸的市民。 临安人看了报纸,也都议论纷纷起来。 “亚丁之虎,这个带头的学生是什么人,好厉害!” “日知临安的记者还真是神通广大,船还没靠港呢,就知道这么多,这事是编的吧。那可是一百多个海盗,就凭十来个学生?” “人家是军校毕业生,有什么不可能?自古英雄出少年,懂么?” “亚丁湾都出海盗了,真不太平!看看,这个海盗头子赛义德,英国政府派了好多人去捉,已经悬赏到一万英镑了。这小子发了!” “亚丁之虎”成为当天的热议话题,甚至传到了皇宫里。可以说,这一天的大明舆论,属于“亚丁之虎”。 大明皇帝朱猷樟今年五十二岁,登基九年来,还算比较勤恳,常常给内阁提建议。他最爱听街头巷议,并常常在自己的专版“皇室之声”里发表一些“民智可用”之类的废话。 这天他睡到上午十点,便提早起床,拿起侍臣送来的当天五十二种报纸,慢慢翻阅起来。他最爱看报,年初拿着单子刷刷刷一口气定了四百多种杂志、报纸,简直要把大明的刊物全订个遍了。后来内帑司拿了一张1158明文的预算单上交给他,可把这皇帝老儿愁坏了。 1158明文是个什么概念呢? 在明国比较富裕的地区,诸如长江下游一带,广州一带,成都平原地区等,普通大明人的月收入,大约是150-180明文。大明国产的家用汽车,大约是800-900明文。而一辆美国进口的福特T型车,只要717明文。 一千多元!这单子要是给了户部,要到钱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恐怕内阁那些老头子又要数落自己乱花钱了。 他拿着单子,圈圈画画弄了一下午,愁的头发都掉了几根,这才精选出硕果仅存的五十二种报刊。 此刻,勤俭持家的朱猷樟正好翻到了日知临安报。 “哦?哦……嗯……啊!……嗯”朱猷樟边看边点头,不时发出些奇怪的感叹声。 周围侍立的侍臣也习以为常,目不转睛地看着墙壁。 “岂有此理!竟然劫持大明的游船……伤亡不明?……哼……咦?啧啧,这个学生了不得啊。” 朱猷樟拿起电话,嗒嗒嗒地拨通了兵部的电话,悠闲地对着话筒说道: “喂?喂……喂!……喂?” 四声抑扬顿挫的“喂”,显然让那头愣住了。 “是……是陛下?” “啊,啊,是我啊,那个,戴卿吧?” 兵部直线电话通到兵部侍郎办公室,接电话的自然就是兵部侍郎戴承祚了。作为兵部的二把手,他的直线电话一响,不是紧急军情,就是重要安排。 “陛下,兵部侍郎戴承祚听候您的指示。” “嘿嘿,戴卿啊,你知道梁韶君吧?” “陛下……您说什么?” 大明交换生有一千人,戴承祚还真没听说过这个小小的梁韶君。他甚至不知道这个人是交换生。 “就是我们派去德国的交换生,那个,栋梁的梁,韶华的韶,君子的君。这个人,这个人你知道吗?” 电话那头的戴承祚云里雾里:“陛下要查这个人吗?臣马上去查。” 朱猷樟对着空气摆摆手,好像戴承祚能够看得见似的:“不不不,我只是看了报纸,随便问问而已。呵呵,呵呵,戴卿你也去看看报纸去。日知临安,头版头条。” 挂上这个素来不靠谱的陛下的来电,戴承祚立刻找人查起梁韶君来。虽然大明是政帝两套班子,严格来说,兵部只对内阁负责,而不对皇帝负责。但是,皇帝毕竟是国家元首,也是大明的象征,他的意见,不能忽视。 短短一个小时,别说梁韶君的底细了,连他上十代,都全部都查了个遍。 梁韶君,字华生,家族并不显赫,其祖父梁定侯生于1872年,在大扩军时代应征入伍,参与了徐淮战争。这场战争是明清两国百年来唯一一次战争。 清国在1886年击败沙俄后,领土北扩了70万平方公里。此时的清帝隆治年方二十,打了胜仗志得意满,想乘胜南下,解决南边的强邻——大明。两国于1888年交兵,在徐州——淮河一线拉锯了7年,清国死伤超过八十万,明国也死伤逾五十万。隆治锐气已失,怕后院失火,主动提出停火。此时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日益高涨,明国当时在位的兴宗皇帝朱先渥响应民间呼声,首先在议会上斥责主战的内阁,并在民办广播台发表反战讲话,让原本主战的明国政府很是被动。最终双方恢复原状,“统一关内”和“北定中原”的官方屁话全都不了了之。 梁定侯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勇猛,逐渐从一等兵晋升成了上尉。然后其长子,也就是梁韶君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